《唯一的聽眾》課堂教學實錄
教師:在老人這樣鼓勵的語言下,作者有了怎樣的變化呢?
學生:在老人這種鼓勵下,作者練琴練得更刻苦了。他兩臂累得又酸又痛,而且汗水濕透了襯衣,說明他是站著練的。他練的時間很長,他必須要盡心盡力演奏,因為他有一位聽眾呢!
教師:好。態度變了,那么認真,那么刻苦。還有什么變了?
學生:他的表現跟第一自然段說的形成對比。首先,他以前是不敢在家里練琴,而現在呢,他說:“我又開始在家里練琴了。”原來他“十分地沮喪”,現在是“從我緊閉的門窗里,常常傳出基本練習曲的樂聲”。還有一點是“以前我是坐在木椅上練琴的”,以前他是坐著練琴,而現在作者是站得很直,兩臂累得又酸又痛,汗水濕透了襯衣,證明他特別刻苦。
教師:你補充得很好!你看情感變了,愛練琴!行動也變了,又回到家里練琴了!誰再補充?真好!請你說。
學生:我覺得作者練琴時的心情也變了。作者原來是沒有自信的,而且不敢在家里練琴。而現在他在家里雖說也是緊閉著門窗,但是他已經敢在家里練琴了,而且他認真地練習,希望能盡心盡力地為老人演奏,不使老人失望,帶給老人快樂和幸福。
教師:非常好!同學們,誰能用一組排比句說一說,作者變得怎樣了?可以嗎?試著用一組排比句說一說。大膽一點。沒關系。誰來試著說呀?我這個建議難吧!那你試著,作者變得──
學生:作者變得愛練琴了,變得有自信了,變得刻苦了。
教師:你看,說得多好啊!誰再來說?好,請你用一組排比句說。
學生:我是這樣說的,在老人給予作者的鼓勵下,作者變得愛練琴了;在老人給予作者的鼓勵下,作者又很有自信了;在老人給予作者的鼓勵下,作者非常刻苦了,琴越拉越好!
教師:非常好!你看她都加了一個“在老人給予作者的鼓勵下”,作者怎樣。好。以掌聲對她表示欣賞。誰還愿意說?請你說。
學生:我覺得作者練小提琴的態度變得認真了;作者對小提琴的熱愛程度提高了;作者拉小提琴的水平提高了。
教師:非常好!程度是變深了。是不是程度更深了?非常好!那好,同學們,咱們一起再好好讀讀這段話,好嗎?“很快,我就發覺自己變了……”
全體學生:“很快我就發覺自己變了。我又開始在家里練琴了。從我緊閉的門窗里,常常傳出基本練習曲的樂聲。我站得很直,兩臂累得又酸又痛,汗水濕透了襯衣。以前我是坐在木椅上練琴的。同時,每天清晨,我要面對一位耳聾的老人盡心盡力地演奏;而我唯一的聽眾,總是早早地坐在木椅上等我。有一次,她說我的琴聲能給她帶來快樂和幸福。我也常常忘記她是聾子,只看見老人微笑著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打著節奏,她慈祥的眼神平靜地望著我,像深深的潭水……”
教師:好。同學們,那你們看第三次老人在什么情況下,說了什么呢?你看這一次,她說琴聲能給她帶來快樂和幸福,這句話是一個轉述的話,如果要是給它直接變成老人說的話,怎么說這句話?能試著把它直接變成老人說的話嗎?韓樂。
韓樂:老人說:“謝謝你,小伙子。雖然我聽不見,但我能從你的琴聲中感受到快樂和幸福。”
教師:此時,她送上贊賞的話。誰再來說?
張文萱:老人說:“謝謝你,小伙子。我能從你的琴聲中感受到快樂與幸福。”
教師:很好!同學們,剛才我們理解的都是老人的語言。課文還寫了幾次老人鼓勵和關愛的眼神,是不是啊?那么課文幾次寫到老人的眼神呢?含義是什么?請你找一找,畫一畫,體會體會,一會兒我們一起來交流,好嗎?剛才同學們學得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