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的聽眾》課堂教學實錄
(學生找、畫課文中幾次寫到老人的眼神)
教師:好,同學已經找完了,是嗎?那我們來交流一下吧!可以嗎?課文幾次寫到老人的眼神?先跟大家說說一共有幾次,都在哪里。可以嗎?好,鮑思杰,聲音響亮一點。
鮑思杰:一共有三次寫到老人的眼神。第一處在第三節:“一位極瘦極瘦的老婦人靜靜地坐在木椅上,平靜地望著我。”第二次在第七節:“她一直很平靜地望著我。”還有一次在第八節:“她慈祥的眼神平靜地望著我,像深深的潭水……”(出示幻燈片)
一位極瘦極瘦的老婦人靜靜地坐在木椅上,平靜地望著我。
她一直很平靜地望著我。
她慈祥的眼神平靜地望著我,像深深的潭水……
教師:是這樣吧!同學們,誰來讀一讀?我請三個同學。誰來讀?哪個同學在這節課上還沒有讀書的機會呢?來,你來讀第一次。你來讀第二次。你來讀第三次。好。請讀吧!
學生:“一位極瘦極瘦的老婦人靜靜地坐在木椅上,平靜地望著我。”
學生:“她一直很平靜地望著我。”
學生:“她慈祥的眼神平靜地望著我,像深深的潭水……”
教師:非常好!請坐。同學們,你們發現了嗎?在寫老人的眼神的時候,都有一個共同的詞語,是什么呀?
學生:是“平靜”。
教師:那好。你們怎么來理解?你們覺得老人用平靜的眼神望著作者,有什么含義嗎?請你說。
學生:第一次老人平靜地望著“我”,是希望“我”消除緊張的心理,能繼續演奏。
教師:體會得挺好。為什么幾次都是平靜地望著?還有什么含義啊?
學生:我覺得幾次都是對作者的信心,不讓他失望。還有一個就是,我覺得每次這個老人都是在用心地體會作者的琴聲。
學生:我還認為,作者從老人平靜的眼神里可以讓自己的情緒平靜下來。
教師:也就是說無論他拉得怎么不好、好聽不好聽,她都那樣平靜地望著他,是讓作者怎樣?
學生:能夠專心地拉琴、練琴。
教師:又能夠怎樣?
學生:能夠自信地練琴。
教師:還能夠怎樣?
學生:能夠很安心地練琴。
教師:因為她怕自己絲毫異樣的表情都會影響他的心情。同學們再讀讀最后一句:“她慈祥的眼神”,一、二。
學生:“她慈祥的眼神平靜地望著我,像深深的潭水……”
教師:同學們,作者為什么感覺老人的眼神像深深的潭水呢?也就是說,他從老人的眼神里讀出了什么?
學生:我覺得作者從老人平靜的眼神里,讀出了對自己的鼓勵。
教師:好。請坐。所以像潭水那樣深。還有嗎?請你講。
學生:我覺得他讀出了老人對作者的期盼。
教師:好。所以像潭水那樣深。還有嗎?請你說。
學生:他讀出了老人對他的肯定。
學生:他還讀出了老人對他的贊許。
教師:是呀,老人的鼓勵、關愛,都蘊涵在她的眼神里,所以看上去像深深的潭水。說明作者讀懂了老人的眼神。那好,我們把這些含義朗讀出來,好嗎?“她慈祥的眼神”,請讀。
學生:“她慈祥的眼神平靜地望著我,像深深的潭水……”
教師:同學們,請你們看,“我一直珍藏著這個秘密”一直到“你竟說她是個聾子”,默讀這兩段。
(學生默讀這兩段)
教師:那么從這兩段話里面,作者知道了什么?請你說。
學生:他知道這位老人,并不是一個真正的聾子,而是音樂學院的最有聲望的教授。
教師:是教授。是樂團的首席小提琴手。非常好!同學們,你們說老人為什么要自稱是聾子呢?你們知道了嗎?為什么?呂曼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