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 教學實錄
生:遇到事情的苗頭,就能預知事情的發展趨勢.
師:科學家探求真理就必須要有這種見微知著的能力.
⑶重點指導書寫:“逆”“械”
師:在這些詞中還有兩個字老師想提醒大家,一個是機械的“械”字,
這個字的右邊是一個"戒"
請同學們拿出手指,跟老師一起寫.
師:還有一個“逆”字,它是半包圍結構,請跟老師寫.你們記牢了嗎?
生:記牢了.
3、讀后,我們顯然知道,這篇課文也有寫事.不過你們有沒有發現,在這篇課文中的寫事,與我們以前寫事的文章一樣嗎?它有沒有生動的語言、動作、神態描寫?(生:沒有)有沒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沒有)對,今天我們要學的這篇文章不是記敘文而是一篇——(議論文)作者,為什么要寫這個事例,就是為了證明一個觀點,讀(課題).為了證明這個重要觀點,課文寫了哪些事例?那我們按順序來說說都寫了誰的什么事呢?
4、指名反饋,教師相機板書(水的漩渦紫羅蘭變色 眼珠轉動)
生1:謝皮羅教授發現水的漩渦旋轉方向與地球自轉有關.
生2:英國化學家波義耳發現紫羅蘭遇鹽酸會變紅色,最后發明了石蕊試紙.
生3:奧地利醫生由兒子睡覺眼珠轉動,發現睡覺眼珠轉動與做夢有關.
前面幾位同學用精煉和準確的語言概括出了文中的三件事例.雖然三件事發現的現象不同,得出的結論不同,但這三件事都說明了一個觀點.(生: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
師:他們都善于從細小的、司空見慣的現象中看出問題,不斷發問,不斷解決疑問,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變成“!”,找到了真理.(板書:橫線和嘆號)
5、這里的“?”號和“!”號,它們代表的是什么?“拉直”又指的是什么樣的一個過程呢? 此時在你的心中也產生了一個大大的問號,那么我們就來通過學習第一個事例來解決你心中的疑問,把它拉直變為嘆號.
三、精讀事例,感受精神
1、(看大屏幕)根據表格,我們看看謝皮羅教授,從普通小事中,看出了什么問題,他又是如何探索,最后找到了什么真理?下面同學們自由地,輕聲地讀讀第三自然段,你能從中發現答案的.
人物
看出的問題
探索過程
找到的真理
謝皮羅教授
很多同學能邊讀邊動腦,這是很好的讀書習慣.
2、反饋:
⑴謝皮羅教授從洗澡這件小事中看出了什么問題?
生1:“每次……總是……”
師:誰還能讀讀?
生2:讀“每次……總是……”
師:誰還想來讀讀?
生3:“每次……總是……”
師:你們聽出了沒有,她哪兩個詞讀了重音?全班齊讀,
生:每次、總是
師:那我作一起來讀讀.你們體會到了什么?
生1:謝皮羅教授他實驗了很多次.
生2:謝皮羅教授他對身邊的事觀察的很細致.
師:你從哪個詞中知道他觀察的細致,是因為他有一雙什么樣的眼睛?
生:敏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