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捕蟬
師:你們喜歡聽誰的歌?
生:劉德華。
師:你是深沉派!(生笑)
師:你呢?
生:那英。
師:你是柔情派!(生笑)
生:刀郎。
師:你是實力派的!我也喜歡刀郎的歌。(板書:刀郎)
師:說起刀郎,我總忍不住要發笑。因為刀郎這個名字和一種昆蟲關系很近。
生:什么昆蟲?
師:刀螂唄!(給“郎”加“蟲”旁。)
師:有誰知道“刀螂”?
生:它是一種綠色的小昆蟲,長長的身子,有一對翅膀。
師:說得對!刀螂是一種益蟲,又叫螳螂。(擦去“刀”,換成“螳”。)來,一起讀。
我們今天要學習一篇課文“螳螂捕蟬”(補充板書:捕蟬)。一起讀。(生讀“螳螂捕蟬”。)
師:“蟬”大家都知道吧?
生:知道。就是夏天吱吱亂叫的“知了”。
師:吱吱叫的那是雄蟬。雌蟬是不會叫的,因為它的腹部沒有發音器。
師:“捕”是什么意思?
生:捕就是“捉”。
師:對。還可以說----
生:逮。
生:抓。
師:“螳螂捕蟬”是一個寓言故事。寓言就是通過一個假托的故事來說明某一個深刻的道理。這篇課文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又告訴我們一個什么樣的道理呢?大家認認真真地讀讀課文就會明白的。
生:(自由讀課文)
師:要對照生字表,把每個字的字音讀準,讀不順的句子重復幾遍就順了。
生:(讀完課文)
師:誰來說說,課文主要講了怎樣的一件事?
生:課文主要講吳王準備攻打楚國,遭到一些大臣的反對。可他固執不聽,并且說,誰敢來勸阻他,他就處死誰。后來,有一位侍奉吳王的少年,給他講了一個“螳螂捕蟬”的故事,他聽后恍然大悟,決定不再攻打楚國了。
師:說得很概括,也很完整。大家像他這樣,同位之間互相說說。
生:(同桌互說)
師:如果再概括一些,可以怎么說?
生:吳王準備攻打楚國,他下了死命令不許大臣勸阻。后來有一位侍奉吳王的少年,用“螳螂捕蟬”的故事說服了他,他取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
師:說得不錯,比剛才又精煉了。課文主要講了誰和誰?
生:主要講了吳王和少年。
師:那能不能把剛才的內容再“減肥”?
生:吳王不顧大臣的反對,下了死命令要攻打楚國,后來一位少年用“螳螂捕蟬”的故事說服了他。
生:吳王不顧大臣的反對要去攻打楚國,后來一位少年讓他打消了攻打的念頭。
師:雙“瘦”了一大圈,還能再“瘦”一點嗎?
生:(無語)
師:想一想,吳王和少年,主要又寫誰?
生:主要寫少年。
師:為什么?
生:因為課文題目是“螳螂捕蟬”,而吳王取消攻打楚國的念頭,也是因為少年講了“螳螂捕蟬”的故事,所以說主要寫少年。
師:有道理。還有別的理由嗎?
生:因為從課文的第二節開始,一起到最后,課文里都寫了少年的事,寫少年最多。
師:會看書。從字數上也能看出來,有道理。那誰能用一句話來概括?
生:少年用“螳螂捕蟬”的故事讓吳王取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
師:很好。你說?(指一生)
生:一位少年讓吳王取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
師:好的。你說?
生:一少年智勸吳王,吳王決定不再攻打楚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