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從何而來——《示兒》教學案例
[片斷二]
師過渡:因為見不到祖國的統一而感到悲哀,想到了淪陷的百姓而感到悲痛,那么當他腦海中出現這樣的片段時,他的“悲”,又該怎么去理解呢?
題臨安邸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
(第一范文網 www.jcsycorp.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索關鍵字:示兒)本文轉載
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注釋] 1. 臨安:南宋的京城,即今浙江省杭州市。
2. 邸:客棧、旅店。
3. 汴州:即汴梁(今河南省開封市),北宋京城。
2、師:這時的陸游是悲哀嗎?是悲痛嗎?是什么了?
生:高興
師引導:同學們,陸游因見不到祖國的統一而感到悲哀,想到了淪陷的百姓而感到悲痛,那么他把希望都寄托在了誰的身上?
生:王師的身上。
師:那么你再讀讀這詩,你所看到的王師在做什么?想到這個的陸游心情還是高興嗎?
(學生連忙搖頭)小手再次舉高
生:這時的陸游很悲憤
師:你從那看出來陸游一想到王師,一想到南宋的權貴們會悲憤?
生:因為當時的大臣們,朝廷權貴們在花天酒地,尋歡作樂
師:你是從哪看出來的?
生:“西湖歌舞幾時休?”說明他們根本沒有停息過;
師:還有嗎?還有別的補充嗎?
生:他們一直在飲酒作樂,喝得嘴熏熏的,連自己的都城都要分不清了
師:你又是從哪看出來?
生: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教師適當補充當時的背景資料]
師:是啊,就知道尋歡作樂的權貴們,西湖歌舞幾時休?讀到這你此時有什么感受?
生:真讓人感到憤怒,連百姓們的苦他們都不顧……
師:那你來質問他們一番,[請生讀]
誰也想來指著鼻子罵醒這群尋歡作樂的權貴們?指名讀
師:面對這些成天花天酒地的權貴們,我們怎么問——西湖歌舞幾時休?
面對這些茍且偷生的權貴們,我們怎么問——西湖歌舞幾時休?
面對這些忘了國恥家恨的權貴們,我們怎么問——西湖歌舞幾時休?
3、師:這分憤怒,也在這句詩中啊,你能讀好這種悲憤嗎?(讀好前兩句詩)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指1名讀
評價:同學們,你們聽到了陸游的憤怒了嗎?
再指1名讀,評價: 好一個悲,好一個憤啊,讀出了陸游的心聲!
齊讀“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分析]
以上兩個片段是我對詩中一個“悲”字的拓展,借用了浙教版十二冊的兩首古詩《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和《題臨安邸》作為補充材料。因為這幾首詩同屬一個背景,一首描寫望眼欲穿的淪陷百姓,一首則描寫花天酒地的南宋權貴。兩首詩的內容做《示兒》的情感鋪墊,再合適不過。有了這樣的詩境,去體察詩人的心情,對于那一個“悲”字,學生所能體會到的“悲哀”“遺憾”之余,還能體會到的是詩人的“悲痛”、“悲憤”,這一“悲”字,顯得愈發的豐滿。
[片段三]
1、師:因為陸游的愛國,看不到大宋統一,陸游遺憾啊——但悲不見九州同
2、師:因為陸游的愛國,想到那些望眼欲穿的北方百姓,陸游悲痛啊——但悲不見九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