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椅上的霍金》研究說課稿
以霍金的標志性形象為切入口,當學生對的形象銘記于心的時候,采用層層剝筍的方法,使學生一步步走近文本,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加強朗讀訓練與指導,緣聲悟情,邊讀邊悟,特別是對人物形象、語言、動作等描寫的語句,進行體會、推敲,將閱讀和寫法訓練有機融合起來。恰當運用媒體,調動學生的感官,增加信息接收的渠道。
(二)說學法
“世界上最重要的知識是關于方法的知識”,本課教學立足于培養“學生自能讀書”的能力,體現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不斷發展學生的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六、程序設計
1、激發思維,有效質疑,進入情境。
所有的教學細節必須指向文本的主旨。于教學開始,我并沒有采用大多數設計所用的類比導入,如介紹著名科學家或身殘志堅人士的例子一步步把學生引入預設的圈套中,而是讓學生解讀“強者”一詞,調動學生的思維,對記憶進行檢索(課前布置相應的預習就更好了),在學生交流后,教師話鋒一轉,點出課題,有水到渠成之效功。然后圍繞課題進行質疑,梳理后要求學生按要求讀文(一讀):1、把讀通讀順;2、自學生字詞,弄不明白的做上記號,待會兒班級交流;3、畫出霍金標志性形象的語句。通過反饋完成詞語識記及理解的教學目標,建立對文本的初步感知。
2、緊扣“形象”,由表及里,細致品味。
“人物形象”是敘事性課文的個性特點,從人物形象的認識和理解入手,符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有利于強化學生對課文的記憶和理解,有利于學生的語言積累,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而本課中對霍金的形象描寫與其它內容之間密切相連,以此為閱讀起點,能順利、有效地促進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和品悟。形象描寫在第一節的后半部,前半部是導致這種長相的原因,接著寫了與外形相沖突的杰出成就、生活態度,女記者的唐突問話推動文章情節的發展,最后順暢的展示霍金對自己標志性形象的認識。跌宕起伏的文脈中彰顯霍金生活強者的本色。
鑒于此,第二個教學環節中,先進行看圖(標志性形象圖)、說圖、讀文、默記標志性形象的句段,使霍金高大、獨具魅力的形象成為學生理解文本過程中的路標,并為情感的共鳴做鋪墊。接下來圍繞課始梳理的問題,如“這樣的軀體能做些什么?”“他自己是怎樣對待的?”等組織學生第二次讀課文,再學生讀文有了自己的感受后,展開討論、交流,教師參與其中,當問題爭持不下時,教師相機引導學生反復、仔細讀課文,直至把問題徹底弄清楚。
3、緣聲悟情,加強朗讀,積淀情感。
在學生對課文有了基本的理解之后,必須通過具體的語言實踐過程,將課文的情感性教學目標積淀下來,成為學生的情感認知,有感情的朗讀是情感固化的基本途徑。因而在第三個教學環節中,先讓學生自由讀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出感受,接受精神的洗禮。學生充分自讀后,讓學生讀自己喜歡的段落或句子,并說出喜歡讀的原因。學生讀的過程中字音不準確、句讀不恰當、感情不到位的,學生之間相互指導,還不到位的時候教師啟發、點撥、指導,或聽朗誦聲音資料幫助矯正。(板書:40年禁錮——→ 物理天才 頑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