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趣事(習作訓練)+學生習作
“西瓜又涼又甜,真好吃!”我調皮地回答。其實,我的心里最明白。
現在回想起來,可真覺得有點好笑。
2、教師出示討論題目(先分組討論,然后各組長匯報,師生共同評議、補充)。
。1)文章給人的感覺真實嗎?有意思嗎?有趣嗎?
(2)范文中的語言、動作、神態及心里活動的描寫怎樣?那些地方值得你借鑒和學習?
。3)“好笑”、“有意思”中蘊涵什么呢?你有體現你個性的有趣的事嗎?如果有請馬上寫下來。
四、快速習作,教師巡視。
1、教師按以往快速作文的慣例,再次讓學生明確寫作的范圍,并要求在20分鐘內完成450字左右的文章。
2、在教師的巡視中,對于極少數作文方面存在問題的同學適時降低作文要求,只要抓住“有趣”二字,寫出自己的感受就行,并在黑板上掛出有關的好詞佳句供這部分同學參考。
五、學生自改,二次作文。
1、學生自改。在自改過程中,學生重新感受寫作的過程,在查缺補漏中完善了自己的作文,享受了習作過后的愉悅感。
2、二次作文。在教師巡視指導過程中對于能把事情寫清楚,很有個性化、真實性的作文和比較存在問題或問題較大的作文師生集體評改(不少于各2遍),隨后學生第二次作文。
《童年趣事》范文賞析
范文舉例:材料見教材《酒醉麻雀》片斷(略)
范文點評:本次習作訓練的“參考片斷”《酒醉麻雀》,較好地體現了一個“趣”字。
第一,“趣在文題”!昂染啤薄熬谱怼北緛硎侨说氖拢趺葱÷槿敢矔染,而且還喝醉了?這是怎么回事?作文題目本身就頗為有趣,能引起人們的閱讀興趣。
第二,“趣在起因”,麻雀啄爛了柿子、真可惡,怎么辦?小作者竟從看見爸爸“喝醉了酒,身子東倒西歪”的樣子,突然想到了“酒醉麻雀”的妙計,這種聯想是很有情趣的。
第三,“趣在過程”。怎么請小麻雀喝酒呢?而且要讓它喝醉。小作者便設計了燒酒浸米,再用幾只大口瓶子裝著,掛在樹枝上的辦法。果然,一群小麻雀“聞到了米的醇香”“爭先恐后地”“三五只擠在一起搶著”,“拼命地啄米吃”。這個過程具體而生動,引人入勝,頗為有趣。
第四,“趣在結果”。過了一會兒,酒力在麻雀身上發作,果然,麻雀了像“酒鬼”一樣,東碰西撞,迷迷糊糊地落到了地上,竟一下子就捉了18只。這是多么有趣的捉麻雀的方法。
緊緊扣住“趣”字,寫出了“童年趣事”,這個“參考片斷”確實很有參考價值。
[編者注:這篇范文是舊浙教版第十一冊習作2《童年趣事》中的范文。目前的范文已為《剃眉毛》]
童年趣事——抓蛐蛐
在童年,有許多令人回味無窮的事,有的讓人快樂,有的讓人悲傷。在我的童年里,就有一件有趣的事兒,那是在姥姥家捉蛐蛐。
在我六歲那年,小時候的我經常去姥姥家玩,在姥姥家的院墻角處總是傳出一種清脆的蟲鳴,我悄悄地尋聲望去,哇!
一個藏在草叢中瓜子般大的碧褐色的小蟲出現在眼前,也許是發現了“敵情”,只見它兩只長長的、尖尖的“腳”支起身子迅速地向前跳去。太好玩了,我真想一下子抓住它。于是,我悄悄地伸過手去一捂,嗨,沒想到它比火箭還快,嗖——地跳到了墻角。我不灰心,輕輕地挪到它跟前,又雙手一捂,這一次沒看到它蹦出去,我以為抓到它了呢,可是我打開手一看,蛐蛐竟莫名其妙地“失蹤”了。一剎那間,蛐蛐已經多到了最窄小的地方。它用那細而富有彈力的雙腿一跌跳到了窗臺上,我看到它“飛”的那么快,那么高,一定站不穩,便沖了過去,企圖在半空抓住它,但它實在太狡猾了,趁我張開手觀瞧時竟一溜煙的“飛”到了院墻外面,我也穿著拖鞋奔了出去,可沒追上讓它跑到石頭下面去了,我立刻翻開石頭,沒等我反應過來,它已經撅著屁股不知去向。我盲目的尋找,搜尋半天沒見蹤跡,當我失望時,它卻一轉瞬間出現在眼前,從我眼皮下閃了過去。我拿起刺水瓶,用力按著,好!將水刺在了它的身上。它像喝醉了酒似的,左右搖晃,我看它是暈了頭了,便搶上前將它拿起來,可是這個乳臭未干的小子竟不服輸還掙扎著往前爬。可無論它如何頑強,也逃不出“如來佛”我的手掌心兒,我用水功,這一下,它動不了了,我拿起暈過去了的它,回到屋里將它放在一個小瓶里,自言自語地說:“哼!看你的腿快還使我的“法術”靈!小子當俘虜了吧!這時的蛐蛐已“蘇醒“了,在瓶子里來回蹦著,仿佛在說:“臭小子,你甭美,看出去我怎樣收拾你!”此時,當了“英雄”的我心里別提有多高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