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郎織女 課堂實錄
生:《牛郎織女》滲透了中華民族傳統的"儒"、"道"、"佛"文化。反映了儒家道德倫理,如哥嫂對牛郎的態度,體現了道家對神的敬重與向往,以及佛教追求人與動物,與神仙眾生平等的思想。
師:原來看似這么簡單的小故事里,里面卻透著這么大的這么大的大的背景。我們還真的要小心的輕放它。當然,葉老究竟是在什么情況下寫的呢?我這里還有一個小故事,生前,葉老很愛花,好像我們在一年級時候,以前會讀過"那片綠綠的爬山虎"。葉老家住在四合院,愛花、愛草的他,就在他種植的周圍,他的好朋友,也是我們清華大學的,已經去世了的郁平博,當牽牛花的種子都開過之后,葉老就把這種子小心翼翼的包起來,打算郵寄給郁平博先生,讓他也來種上,沒想到,家里的阿姨不小心就把這花種啊撒了一地,葉老呀,就蹲下來,一顆一顆的找啊,一顆一顆的找,找啊,終于都找到了,把他高興得不得了,于是他就把它包起來,終于把它郵寄給了郁平博,他在信里寫到,當牽牛花開的時候,當我們家的葡萄架下已經結滿了葡萄的時候,當你在七夕那七月七日,鵲橋相會的時候,邀請郁平博到他那里聊一聊,說說話,也許牛郎織女的故事,說不上就在那樣的情景下,產生了一份特別的靈感呢!我親愛的同學們,課下我們就可以充分的時間,去追隨著葉老,也可以打開更廣闊的空間,去探究、去學習、去找到更多的素材、去創編你心中的牛郎,你心中的織女,你心中的王母娘娘形象,結合今天的時代,對人生的這個理解,最后創編屬于你自己的《牛郎織女》的故事。請看,這就是我們同學,他們就是這樣,在這樣的不斷的學習當中,我們班同學創造了《牛郎織女》的故事新編文集。我希望今天咱們班同學,也能這樣去創造,你們可曾想啊。我親愛的同學們,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一百年以后。當人們在想念《牛郎織女》的故事的時候,當人們也在葡萄架下仰望天空,在傾聽鵲橋相會的時候,他們在聊牛郎織女的故事,聊的也許不是葉老的,而是你們自己創編的《牛郎織女》的故事。
下課!
生:起立!
師:同學們再見!
生:老師再見!
各位老師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