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少版第三冊美術教案
教學目標:根據自己創作的蝦和蟹的形象,以小組合作的的形式,設計、編排簡單的童話故事,采用各類材料制作頭飾、面具等道具,自配音樂,模仿蝦和蟹的動作,表演童話劇。(教師也可以創設一個蝦和蟹狂歡節的場景)
分課時:2課時
教學重點:學習利用各種材料制作蝦和蟹的造型,集體合作設計、編排、表演。
教學難點:如何恰當地運用自己手邊的材料,通過組合來表現蝦和蟹。
課前準備:教師準備:a. 制作好的蝦和蟹的道具。
學生準備:a. 可用來制作、裝扮蝦和蟹的各類媒材和工具。(材料和工具的選擇應符合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的特點)
板書設計
教學過程:
表演與啟發:
¨ 教師用制作好的蝦和蟹的道具進行裝扮并邀請學生同臺表演蝦和蟹的童話劇。
¨ 以小組為單位給表演打分。
¨ 比較表演與講故事哪個更有意思,更吸引你呢?為什么?
¨ 學生總結:因為有了裝扮,表演很生動,所以吸引人。
¨ 教師總結,引出本課主要內容—裝扮與表演。
分析與演示:
¨ 分析教師制作的道具,特別注意對道具選材的分析。
¨ 提問:“我們怎樣不需花費太大的力氣,便可制作出所需的道具呢?”
¨ 教師幫助學生總結:我們可以巧妙的運用各種材料來制作蝦和蟹的道具。
¨ 教師演示制作過程:1。選材(分析各類材料可制作哪一類道具) 2。制作面具 3。制作手部道具或身體道具
設計與制作:
¨ 以小組合作的的形式,設計、編排簡單的童話故事,并根據自己的特點分好角色。
¨ 師:同學們在課后收集了大量蝦和蟹奇特的故事和圖片,下面請同學們拿出來欣賞欣賞,看誰的故事最精彩?誰的圖片最有趣?學生展示欣貫,教師給予鼓勵表揚,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 分析現有的材料,先選材,幾個人的意見達成一致,然后分工制作。
¨ 裝扮與表演:
¨ 用制作好的道具,分角色裝扮。
¨ 模仿蝦和蟹的動態,合作表演童話劇。
展示交流:
¨ 針對其他組同學的創意和演出,提出本組的修改意見,為其他組提出建設性意見。
學習評價建議:
¨ 了解簡單的造型工具以及身邊容易找到的材料,感受其特性。
¨ 能進行簡單的制作。
¨ 在游戲活動中互相合作,體驗不同門類的藝術相互交融的豐富情趣,養成活動前做好準備、活動中積極參與、活動后收拾整理的良好習慣。
¨ 對蝦和蟹的動態有模仿的興趣,樂于參與自娛性的集體表演。
教后記:
第16課 自然現象
二、教學目標:
1、體驗自然界不同的自然現象及給人帶來的不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