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少版第三冊美術教案
(3)形態(tài)的描寫和刻畫,主要部分的突出表達。
(4)學生制作練月。小組合作,用自己喜愛的工具刻畫老人和兒童的形態(tài)特征。
4、展評。
(1)展覽,互相欣賞。看看誰的作品最能體現(xiàn)老人和兒童的特點。
(2)評出"十佳"小巧手。
(3)想一想,還可以用什么工具和方法來表現(xiàn)老人和兒童。課后進行嘗試。
5、教師總結
教后記:
第18課漂亮的燈(一)
二、教學目標
1、了解古今中外的燈的知識,豐富學生的視覺和審美經(jīng)驗,提高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
2、感受燈的功能美與裝飾美,發(fā)展形象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造型表現(xiàn)能力。
三、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感受燈的形式美,體驗參觀、欣賞活動的樂趣;認知古今中外的燈的基本知識,感受其裝飾美;大膽表現(xiàn),感受繪畫活動的樂趣。
教學難點:如何聯(lián)系生活,并通過繪畫的形式把自己所喜愛燈的造型、色彩表現(xiàn)出來,突出個性,抒發(fā)自己的思想感情。
四、教學準備
教具:欣賞圖片、實物、范作等。
學具:作畫工具。
五.教學過程:
一、 導入
(一)展示部分學生收集的燈
這里有許多的燈,你知道這些燈的功能嗎?請給他們分分類(臺燈、壁燈、吊燈、吸頂燈、鏡前燈、指示燈……)
(二)提問、討論
這些燈你喜歡的有哪些?為什么?(從造型、色彩進行分析)
燈是夜晚開放的鮮花,燈是黑暗中的亮眼睛,燈是人類文明的象征,它給我們帶來光明和美麗。
古今中外,千姿百態(tài)的燈,顯示了人類創(chuàng)造美的無限能力。
今天,我們就來一同欣賞和設計一盞“漂亮的燈”。(板書課題)
二、 講授新課
(一)欣賞圖片
請同學們想一下,古代的人有沒有燈用?“囊螢照讀”這個成語你們知道嗎?唐•歐陽詢在《藝文類聚》卷九十七引《續(xù)晉陽秋》中記載:古代一個叫車胤的人,學而不倦,家境不好,用口袋裝螢火,照著讀書。后人用此詞來形容家境貧寒,勤苦讀書。到以后就有了蠟燭,直至18世紀美國的愛迪生發(fā)明了電燈以后,人類從此就變的明亮了。
當時的燈,主要的用途就是照明,而隨著社會的不斷
進步,燈不僅講求實用,而且對造型、裝飾上有了要求。讓我們一同來欣賞。(欣賞圖片資料)
(二)提問
古代燈有什么特點?現(xiàn)代燈呢?(從材料、功能、裝飾造型特點等方面分析)
(三)小結
古代的燈古樸,造型典雅大方,注重實用性;現(xiàn)代的燈造型優(yōu)美、色彩豐富,有時代特色,裝飾性較強。
(四)分析實物
1、出示一盞臺燈
2、分析燈的各個部分主要是由此組成:燈座、燈帽、燈泡、開關、燈頸……
(五)指導作畫
1、用黑勾線筆直接畫出自己想象中的燈造型;
2、再依次畫出燈頸、燈座等。
3、根據(jù)自己的愛好填色。
4、注意構圖的完整性(可適當添加畫面的背景)
三、學生練習、教師輔導
四、小結
1、展評作業(yè)
2、鼓勵學生能設計出更好的作品
第18課 漂亮的燈(二)
一、學習領域:設計•應用
二、教學目標:
1、了解古今中外的燈的知識,豐富學生的視覺和審美經(jīng)驗,提高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
2、在燈的設計與制作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造型表現(xiàn)能力。
三、教學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