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少版第三冊美術教案
教后記:
第17課 老人和兒童
一、學習領域:造型•表現
二、教學目標:
1、了解老人與兒童不同的年齡特征和不同的表現手法。
2、大膽畫出和制作出老人與兒童的外形特征及活動情景。
3、培養學生尊老愛幼的品質。
三、教學重點:
老人和兒童不同特征的刻畫。
教學難點:
刻畫老人和兒童時線條、色彩的運用。手工制作中老人和兒童不同外形特征的刻畫。
四、教學準備:
教具:圖片資料等。
學具:油畫棒、水粉顏料、彩色紙、膠水等。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1、情境導人。
(1)教師化裝成之人,瞞珊走進教室。
師:(模仿老人的語言)小朋友們,大家好!
生:(笑)
師:我是誰呀?
生:
(2)師轉身撕下胡須、皺紋等道具。
師:快樂老人變變變!剛才老師打扮得像老人嗎?
(3)學生討論剛才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像老人,初步了解老人的形態特征。
2、初步了解和感受老人與兒童的不同。
(1)學生取出課前準備的自己和爺爺奶奶的照片,向大家介紹自己的爺爺奶奶。(選出2一3人講述)
(2)觀察一下爺爺奶奶和自己有哪些明顯的區別。(特別是臉部特征)
(3)用筆簡單地勾勒自己和爺爺奶奶。
(4)進行簡單的評價。
(5)教師總結。
師:老人的臉上有歲月的刻痕,兒童卻像幼芽一樣稚嫩。老師這里也有一些圖片,請同學們一起欣賞一下?纯蠢先撕蛢和有哪些不同。
3、欣賞照片和美術作品圖片,學習畫法。
(1)欣賞照片資料,圖片展示的順序為名人和兒童間隔出示,讓學生直觀比較送人和兒童的不同。
(2)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的理解和觀點,從哪些方面可以看出老人和兒童的不同。(頭發、胡須、皺紋、眉毛、粗糙松弛的皮膚、體態等。)
(3)欣賞美術作品,學同繪畫方法。
線描作品。如何用線表現名人和兒童的不同,初步理解線條的幾種質感。
水粉作品。運用什么樣的顏色可以表達老人和兒童的不同。
水墨作品。如何體現線條的流暢和粗糙。大膽地運用筆墨。
學生自由述說,談談自己的觀點和發現。
(4)教師進行簡單必要的補充。
4、學生作業,分小組合作完成 “巨幅作品"《名人和兒童》。
(1)討論構圖,大膽構思。
(2)有一定的故事情節。
(3)自由繪畫。
(4)邊畫邊想,邊想邊畫。
5、評價展示。
(1)小組選出代表講解本組的作品。
(2)互相評價。
(3)教師鼓勵和表揚。
6、延伸活動。
(1)表演活動。
(2)評出最佳設計獎和最佳表演獎。
7、收拾活動場所。
8、教師總結。
第二課時
1、組織教學。
師:上一節課我們學門了用繪畫的方法表現老人和兒童,同學們的表現非常出色。今天,我們將用一些手工材料來表現兒童和老人。
2、出示手工制作的圖片資料,欣賞。
(1)紙工粘貼。
(2)廢舊材料。
(3)泥塑作品。
(4)綜合構成。
(5)注意主要特征的刻畫,夸張手法的運用。
(6)討論各種方法的構成特點。
3、制作方法研究。
(1)巧妙地運用廢舊材料,拼合成可愛的老人和兒童的形象。
(2)泥塑小技法:捏、搓、團、壓、粘、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