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少版第三冊美術教案
3、討論。
4、分析自己手上的小樹葉。
展示學生搜集的葉片,感受這些葉片的造型美、色彩美。你看到的這些葉都有哪些形狀?(掌狀、針狀、羽狀、橢圓形、梯形……)觸摸葉片,感受葉面的肌理。教師要啟發學生大膽表述自己的認識與感受。
5、嘗試繪制小樹葉,給大樹媽媽找孩子。
二、發展階段
1、小組討論
對同學們繪制的各式各樣的樹葉進行觀察、分析,并代表樹媽媽對他們表示感謝。
2、樹葉的聯想
a.葉子的故事,你知道葉子是有生命的,他們也有故事,你還知道其他的嗎?(啟發聯想)
c.葉子的伙伴,討論:葉子周圍有哪些伙伴?長得什么樣?(啟發聯想)
d.展示各種造型的葉子,討論:這些葉子是什么形狀?像什么? (啟發聯想)
三、嘗試表現
1、欣賞圖片與教師范作引起制作興趣,吸取方法。
討論畫家和老師分別運用什么方法表現。如:繪畫、摹印、想象畫、故事畫等。
2、教師示范方法,特別是磨印的方法。
3、將畫家和教材中的方法運用到自己的繪畫中,
學生嘗試創作,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想像、構思,
要勇于打破常規,自由地創作和表現。
四、展示成果
展出學生作品,學生互相欣賞、評價,并評出誰的構思最巧妙,誰的想像最奇妙。
五、收拾與整理
要求學生整理桌面、地面,保持教室環境衛生。
六、課后拓展
收集新奇葉片或其他肌理獨特的素材進行拼貼,美化你的生活環境。
教后記:
第16課 葉子片片(二)
一、學習領域:設計•應用
二、教學目標:
1、通過收集各式各樣的樹葉,讓學生觀察、欣賞葉的造型美與色彩美,使他們親近大自然,發掘自然美,豐富他們的精神世界。
2、用葉的剪裁、拼接、粘貼等方法組合成一幅幅畫面,讓學生體驗聯想活動所帶來的自由自在的想像情趣與表現樂趣。
三、教學重點:利用葉的形與色和固有的肌理特點,展開豐富想像,聯系事物,采用剪、裁、拼、貼的方式表現出來。
教學難點:在減少對葉的剪裁的基礎上,抓住聯想實物的特征,加以表現。
四、教學準備:各種樹葉、剪刀、粘膠,紙張等。
五、教學過程:
一、引導階段
展示學生搜集的葉片,感受這些葉片的造型美、色彩美。觸摸葉片,感受葉面的肌理。教師要啟發學生大膽表述自己的認識與感受。
二、發展階段
1、 小組討論
對各式各樣的樹葉仔細觀察,分析它們是什么形,有什么樣的顏色。
a.展示各種造型的葉子,討論:這些葉子是什么形狀?像什么? (啟發聯想)
b.把各種葉子進行剪裁與組合,討論:它們又變成什么形狀?像什么? (啟發聯想)
c.自己想用樹葉做什么?怎么做?并向大家介紹小組的計劃,同學之間互相探討,充實想法。
2、欣賞圖片與教師范作引起制作興趣,吸取方法。
將教材中的方法運用到自己的設計中。
三、制作展示
學生嘗試制作,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想像、構思,
要勇于打破常規,自由地創作和表現。
a. 獨立完成。用單片葉進行聯想造型表現。(不作裁剪)
b. 分組合作。用多片葉進行組合。(對葉稍作剪裁)
四、展示成果
展出學生作品,學生互相欣賞、評價,并評出誰的構思最巧妙,誰的想像最奇妙。
五、收拾與整理
要求學生整理桌面、地面,保持教室環境衛生。
六、課后拓展
收集新奇葉片或其他肌理獨特的素材進行刨作,美化你的生活環境。在墻面、手絹或衣物上進行磨印嘗試。(要征得家長的同意與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