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四年級美術上冊教案3人美版
小學四年級美術上冊教案人美版第15課 刻印的樂趣
教學目標:
1.通過本課學習,讓學生初步了解篆刻藝術的歷史與作用,熱愛祖國悠久的傳統文化。
2.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掌握簡單的刻印方法。
3.運用學習到的刻印技法制作工藝品,引發學生的創作欲望,提高動手能力。
重點:學習簡單的刻印的方法并加以運用。
難點:圖案細節的處理與安全問題。
教學用具:制版材料(刻刀、橡皮、蘿卜、馬鈴薯)。
印制材料:(水分顏料、印泥、紙張)。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穩定課堂紀律,檢查學習用具。
二、導入新課并出示目標。
(1)教師:拿出一幅版畫作品(《老紅軍》)問:“同學們看一看、摸一摸這幅作品是用什么方法制作的?表現的是什么內容?”
學生:“刻上去的,是老紅軍在燭光下看書。”
(2)教師:接著把版畫的印制作品拿出來問:“這又是利用什么方法制作而成?”
學生:“印出來的,利用剛才刻完的版畫,打上油墨印制而成的。”
教師總結:這是利用刻印的方法制作的版畫,它神不神奇?
這節課我們師生共同來研究一下第15課——刻印的樂趣.
這節課我們需要完成以下幾個學習目標:
(1)掌握簡單的刻印的方式與方法。
(2)運用刻印的方法設計作品,進行作品展示。
(3)通過作品展示,提高我們的審美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
同學們,有沒有信心完成這三個目標?
三、講授新課。
(一)檢查復習:
(1)上節課老師讓大家回去查閱一下關于篆刻的歷史知識,哪位同學給大家介紹一下?
(根據遺物和歷史記載,至少在春秋戰國時就已經出現印章,戰國時代已經普遍使用,起初只是作為商業上交流貨物時的憑證。秦始皇統一中國后,印章范圍擴大為證明當權者權益的法物,為當權者掌握,作為統治人民的工具。)
(2)印章的材料都有那些?(玉石、玻璃、象牙、金銀、木頭、鋼章、塑料)。
(3)印章有什么作用?
(印章在書畫中起著均衡畫面構圖,豐富畫面效果的功能, 一幅完整的中國畫,除了題跋之外,還要用印章打印;作為個人身份的一種證明手段;各個單位的公章;畢業證以及護照等都需要印章。)
作為傳統美術——篆刻的治印藝術,我們不但要熱愛祖國的傳統文化,還要把它傳承下去,發揚光大。
(二)我們了解了這么多關于刻印的知識,那你們知道刻印的方式有哪些嗎?
(刻印的方式多種多樣:包括陰刻、陽刻、漏印、浮雕等)這節課我們著重了解一下陰刻與陽刻。
陰刻:將畫好圖案的地方刻下去,涂上顏色,印出來,有圖案的地方是白顏色。(圖畫表示)
陽刻:如果將畫好圖案的地方保留,刻去圖案以外的地方,涂上顏色,印出來,有圖案的地方是紅顏色的。(圖畫表示)
(三)看圖討論:應該怎樣刻印?并說出討論結果。
(1)在刻印中,所用到的材料有那些呢?
(刻刀、橡皮、蘿卜、馬鈴薯、水分顏料、印泥、紙張)
(2)刻印的一般步驟是怎樣的?
制版:
1.先考慮刻什么?
2.考慮用陰刻還是陽刻?
3.刻印字,要拓印反稿。
4.切面必須平滑,畫圖以后,再用刻刀刻出圖案。
5.左手固定住橡皮擦,右手執刀,注意力度,不要傷到同學及自己。
印刷:在刻好的橡皮擦表面涂上水粉顏料,印在紙上。注意印刷時將橡皮擦垂直按在紙上,用力勻而穩,然后迅速干凈利索地移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