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四年級美術上冊教案3人美版
3.你能仿照或自己創造一件剪紙嗎?
a.你準備用什么顏色的紙來制作?用什么色的紙作底色?
b.想一想要用什么圖案來設計剪紙?
個別回答,小組交流,討論,仿制或創造。構思、設計。
c.使用哪些紋樣?主要運用那種技法?
d.想一想,剪紙能運用在什么地方?(剪紙有什么作用?)你準備把剪紙運用到哪里?(做成什么形式?)
三、交流與互助:
說一說你遇到了什么困難?你怎樣解決的?誰還有辦法?
學生制作,教師指導。學生交流。(演示)創造與表現。
四、課后作業:
完成本課作業。下次交。
板書設計:
剪紙中的陰刻和陽刻
紋樣 寓意 陽刻 色彩技法 陰刻
圖案構思時要考慮 混合刻 用途
教后小結:
這節課學生們欣賞了不少剪紙,對剪紙的陽刻技法有了比較深刻的認識,同時,在設計時應用陽刻技法的學生也比較多。我在講解陰刻技法時,出現了一個誤區,好在及時矯正,并利用剪紙作品,給了學生一個正確的概念。學生在制作時發現大部分學生是仿制的,也有一部分是創造,出現了不少好作品。
教學反思:
第21課 泥塑
教學目標:
1.感受觀察,體味人物運動特點、動態特征。
2. 讓學生想象、模仿表演吹糖人吹糖時的動作,并進行觀察,吹糖人的五官及身體動態特征,探討歸納出:五官特征為鼓出的腮幫子,全神貫注的眼神等。
教學過程:
1.設問式趣味導課,激發學習興趣。
出示一件老鼠偷油或其他主題的糖塑作品圖片,通過多媒體讓學生觀察,猜猜是什么?是怎樣制作出來的?引出吹糖人。
2.賞析民間傳統泥塑作品的動態,體會泥塑具象寫實表現人物動態的形式。
(1)用動作模仿表演,感受觀察,體味人物運動特點、動態特征。讓學生想象、模仿表演吹糖人吹糖時的動作,并進行觀察,吹糖人的五官及身體動態特征,探討歸納出:五官特征為鼓出的腮幫子,全神貫注的眼神等;飽滿的身體,緊張用力的四肢等等。
(2)欣賞藝術家的泥塑作品造型特征,初步學習藝術家泥塑表現人物動態的造型方法。
多媒體先出示泥人張第二代傳人張兆榮《吹糖人》作品,對比學生的動作模仿表演,對比觀察動態特征結果,進一步賞析、觀察半蹲吹糖人的動態造型特征:整體如一充滿氣的圓球;重點觀察藝術家對五官、身體、四肢的細部寫實刻畫。讓學生對泥塑具象寫實表現人物動態的形式有一定的認識。
繼續出示劉士銘《母與子》、盧波《好喜歡》的泥塑作品,進一步讓學生欣賞動態人物的生動性,學習藝術家對直立人物不同姿態的泥塑方法。對比感受直立人物的不同姿態特點,觀察人物頭部、身體、四肢的細微變化,從人物比例、不同身體姿態、表情、衣服、五官去觀察。
3.學習人物動態的泥塑基本方法。
出示制作過程圖例,讓學生觀察制作方法。教師可演示制作過程,讓學生看清頭部捏塑成球體并進行五官頭發的刻畫;身體四肢用泥片卷成衣服外套包裹而成,并注意讓學生觀察頭部和身體的銜接方法。在銜接部位用竹刀或牙簽刮一刮粗糙,再蘸用泥漿水銜接。也可大膽啟發學生用自己實踐的方法進行捏塑。
4.探究學習泥塑人物動態穩定性的方法。
教師出示不易穩定的泥塑人物進行觀察分析,讓學生帶著問題,通過表演體驗、實踐嘗試、小組合作等方法探究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