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的認識》教學設計
教材依據:新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人教版)三年級下冊,p59-61秒的認識。
設計理念:
本著“以學生發展為中心,構建自主、開放、富有生機的數學課堂”,一切以學生發展為本,讓學生在生活中發現數學,在快樂中學習數學,在應用中發展數學。
本課選用學生熟悉的春節聯歡晚會的場景導入,借助這一情境巧妙地引入時間單位“秒”。從而在自然而然中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與生活的密切聯系。以“自主、探究、合作”的方式,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程度,培養“主角”意識,重視體驗。本節課始終是學生自主地觀察、自主地操作、自主地發現、自主地體驗。本課在認識秒針和1秒;認識1分=60秒時,教師充分發揮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自始自終是學生自主地觀察、自主地操作、自主地發現、自主地在生生、師生的共同合作下利用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經驗,認識時間單位秒,知道分與秒的關系,同時在練習中我力求讓每個學生體驗到時間的價值,我設計了即興表演,讓每個學生都動起來,人人參與,人人發展。
教學目標:
1、認識時間單位“秒”,知道1分=60秒。
2、感受時間單位“分”、“秒”,初步建立1分、1秒的時間觀念
3、讓學生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珍惜時間的良好品質。
教學重點與難點:初步建立“秒”的時間觀念
教具準備:課件、實物鐘
學具準備:各種鐘表
教學過程:
一、創境激趣,導入新課(引入篇)
1、同學們,你見過這樣的場景嗎? 課件播放:春節聯歡晚會倒計時
師:剛才的場景中,用到了哪個時間單位? 秒
生活中,還有什么地方要用到 “秒”?(生交流。)
師:在生活中,計量很短的時間,常用到比分更小的時間單位“秒”。今天我們就來探究有關秒的知識.。(揭示課題:秒的認識)
二、合作探究,獲取新知(知識篇)
1、觀察鐘表,認識秒針和1秒
(1)請拿出你準備的鬧鐘或手表,仔細觀察鐘面.
(2) 在鐘面上,你發現了什么,在小組中說一說。
(3) 請看大屏幕,出示課件:從這個鐘面上,你發現了什么?(引導學生觀察三根針,并認識秒針的特點:又細又長,走得最快)。
師:觀察得真仔細,請繼續觀察秒針的變化(課件出示秒針走一小格)
板書:秒針走一小格是1秒。
(3) 體會1秒:
①1秒究竟有多長?想感受一下嗎?請把你的鬧鐘和手表放在耳邊,你聽到了什么?(滴答聲)滴答聲和秒有什么關系嗎?滴答一聲經過的時間就是一秒。
③出示鐘面:請看,秒針跑得可高興了,老師想考考你們的節奏感。我們跟著秒針的節奏拍一拍。師示范一次,學生跟著拍。
師:節奏感真不錯,我們拍一下就是1秒。
④1秒鐘能干什么呢?請在1秒鐘內做你喜歡的事情,你想做什么? 準備,開始!
1秒鐘你都做了什么,在小組里說一說。誰來說說1秒鐘還可以做什么。
師:大家知道這么多,真了不起,老師這兒還有一些,想看嗎?(課件播放信息圖)。
師:看了剛才的畫面,你想說點什么? 生談自己的感受。
2、認識幾秒
師:同學們,我們繼續觀察秒針的變化。
(1)(出示課件)請看秒針指向哪兒,我們讓秒針開始走動,你發現了什么?
秒針走5個小格,也就是1個大格,是5秒。
(2) 秒針從數字12走到數字3和6各經過了多少秒?
3、秒的體驗:
(1)集體體驗10秒:剛才,我們通過看鐘知道時間過去了幾秒,如果不看鐘,你能感受到時間的長短嗎?我們來做個10秒的游戲。老師說“開始”,秒針開始走動,當你認為10秒到了,請馬上坐端,看誰的感受最準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