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第四單元加和減第1課時)
教學目標:
1、經歷探索兩位數加兩位數口算方法的過程,能正確地口算兩位數加兩位數。
2、經歷探索和交流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感受解決問題的策略,能
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的估算能力。
3、在自我探索中,掌握算法,提高學習興趣,增強學習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難點:
重點: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方法。
難點:進位加法和估算。
教學過程設計:
一、情境導入:
談話:小朋友,你們去玩具店買過玩具嗎?
出示情景圖
今天有兩個小朋友要去玩具店買玩具,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二、探究新知:
1、引言:這個玩具店真漂亮,玩具真多。你能說說他們各買了什么玩具?他們怎樣付款呢?
2、問:你會解決嗎?求小明要付多少錢,你是怎樣想的?求小紅呢?學生口頭列式,教師板書算式。
3、提問:你能口算出得數嗎?你是怎樣算的?在小組里互相交流。
4、反饋:指名交流口算方法,看看哪組的口算方法多?
(教師肯定學生的任何一種口算方法,只要合理即可)
5、再次交流,選擇你自己喜歡的算法。
6、提問:上面兩題在計算時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
小組討論交流,并指名學生說說。
7、討論小結:第一道算式相加時不需要進位,第二道算式相加時需要進位。
8、評價此輪表現優秀的學生。
三、拓展深化:
1、“想想做做”第1、2題。
(1)分組出示
(2)讓學生口算出得數,并說說是怎樣算的。
(3)比較兩題,說說想法。
2、“想想做做”第3題。
(1)說說合計的意思。
(2)學生通過口算填表。
(3)檢查學生填表的情況。
(4)口答哪個年級喜歡集郵的人數最多。
3、“想想做做”第4題。
先讓學生口答得數,再比較這兩題,說說想法。
4、“想想做做”第5題。
先讓學生估計得數是幾十多,再口算出得數。
5、“想想做做”第6題。
分組讓學生交流,最后教師了解學生交流的情況。
四、全課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你學會了什么?回家后,用你學到的本領來解決一些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五、課堂作業:
“想想做做”第7題。
自編一題兩位數加兩位數的應用題。
板書設計:
兩位數加兩位數
先算個位上的數相加,再算十位上的數相加。
44+25=69(元)
44+38=82(元)
課前思考:
這部分內容重要是讓學生能熟練地掌握100以內的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在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的基礎上,創設了一定的生活情境,提出數學問題,引導學生探索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方法,并通過比較進位加與不進位加在口算方法上的異同,幫助學生建立合理的認知結構。在探索口算方法的時候,不規定方法,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學習,體現口算方法的多樣化,并可以通過不同算法的比較,讓學生找到合適自己的算法,體現算法最優化。
課后反思:
一、專研教材,把握目標
在教授完一部分內容后,有的時候總覺得自己對教學目標把握得不好,關鍵還是教材專研得不夠深。一節課達成教學目標,突破重難點是永恒的主題。在課改過程中,既要體現改革的基本思想,也要繼承過去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使學生達到基本教學目標。
“想想做做”第2題安排了四組對比題。每組三道題中第一個加數是相同的,第二個加數個位上的數也是相同的,目的是讓學生在比較中進一步加深理解,并逐步形成自己的算法。由于課前我沒有認真研究教材編排此題的目的,所以課堂上沒能好好地引導學生進行對比,因此也沒有達成本題的教學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