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數學教案 > 小學數學教案 >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 > 除法的驗算教學反思(精選5篇)

除法的驗算教學反思

發布時間:2022-12-02

除法的驗算教學反思(精選5篇)

除法的驗算教學反思 篇1

  除法的驗算教學反思

  本節課學習的是除法的驗算,除法的驗算是在學習了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除法計算的基礎上學習的。不僅要讓學生經歷除法驗算方法的探索過程,學會用乘法驗算除法,而且通過情景的創設及解決問題的過程理解驗算的方法和意義,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驗算意識和習慣。

  對于學生的驗算意識和習慣的培養,我在以往的教學中采用的是“要求”或“命令”式的被動方式,學生往往產生不了驗算的心理需要,體驗不到驗算所帶來的意義,因此我在教學中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境圖,進一步讓學生體驗驗算的意義和功能,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自然而然的學會驗算,體會驗算的實際意義,真正理解并掌握除法的驗算。

  由于除法計算的結果可能有余數,也可能沒有余數,所以除法的驗算相應地也有兩種情況。本課教材分兩段:第一段教學沒有余數的除法驗算。第二段教學有余數除法的驗算。而有余數的除法的驗算是教學的難點。   

  在教學除法驗算這一環節,我先讓學生看情境圖,引導學生根據情境圖提出“用100元買5元的筆記本可以買多少本?買7元的筆記本可以買多少本?”的問題,然后讓學生自己列算式解決。學生算出得數后,我接著以:“你怎樣才能知道你算的結果對不對呢?有什么辦法驗證?”的話題引起學生探究驗算方法的欲望。驗算的方法,我沒有直接告訴學生,但學生都能很快地想到用商乘除數這一方法進行驗算,因為學生對乘除法的關系已經有一定的了解,具備一定的知識遷移能力,能將新舊知識相聯系。但是對有余數的除法該如何驗算呢?對學生來說有點困難,我給了學生充分的探索思考的時間,放手讓學生獨立完成有余數的除法驗算。然后讓學生通過探索、交流、匯報、質疑,明白有余數除法的驗算方法,讓學生在交流中學會用乘法驗算除法。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由于學生看問題的角度不同,出現了多種驗算有余數除法的方法,個別學生能進行口頭檢驗,但用豎式進行驗算很不夠理解,對驗算的意義和方法還不明確,總忘了加上余數,雖然商乘除數的結果非常明顯與被除數不一致,但他們也認為自己進行了驗算,僅僅是停留在表面的、任務的進行除法的驗算。我讓學生在你一言我一語的交流過程中明確:驗算沒有余數的除法要用:商和除數相乘等于被除數;驗算有余數的除法要用:商和除數相乘還要加上余數才等于被除數。這一結論的得出是學生自主探究的結果。

  除法的驗算(用乘法來驗證除法)教學反思

  教學過程:1口心算(10)分鐘

  2,筆算兩題:492÷4=         482÷4=

  3,提問:加、減法是如何驗算的,說一說。

  4,導入新課,100÷7如計算,(情境:如果拿100元錢是買7元一本的筆記本,能夠多少本?還有錢剩嗎?

  (1)學生先計算,師提問:如何來驗證自己算的對不對。

  (2)學生討論驗算除法的方法,初步討論出是用乘法來驗算除法。

  (3)師小結:用乘法來驗算除法,用除數乘以商,如果有余數,要用它們的積再加上余數。也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用乘法來驗算除法。

  過渡語:下面請同學們用這樣的方法來驗算一下剛才算過的這兩道題,看你掌握了沒有。

  小結:

  再練習。

  (反思,對于這一節課,在課題引入上面,沒有很好的連接起來,引入的不是很自然,使得上下有點脫節,可以在算兩道除法的時候,直接引入除法的驗算。

  其次,由于學生在一節課的注意力大概只是課前的20分鐘,我在口心算和復習的時候就花了太多的時間,當真的進入新課的時候,學生已經開始有一點不專心了,

  所以,在以后的口心算中,盡量的把時間控制在5分鐘以內,要把握好一節課的重難點,感覺自己上課這么久以來,仍舊把握不住重難點,一定要加油,要多向老師們取經,好好的去領悟,去鉆研教材)

除法的驗算教學反思 篇2

  一、 用教材而不死守教材

  除法的驗算是在學生已有的知識點上展開教學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將舊知與難點巧妙的結合,又成了我這節課要思考的一個問題。設計時,我從簡單的口算入手,讓學生自己來尋找規律,很快,孩子們就發現“被除數÷除數商,被除數=商×除數”。因為是學生自己找出來的,所以興致特別高。接下來,就是如何解答的問題,這時的我已經十分興奮。接下來,同桌兩人一人計算,一人驗算,所以學生做起事來也十分流暢,看來,我的預期目標即將實現,看得出,學生的數感還是很強的,抓住了要點,列堅式計算得心應手。

  二、 發揮集體優勢,適時突破難點

  在解決了第一個難點的基礎上,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來進行有余數除法的驗算,在小組交流、討論中,出現了兩種驗算的方法。當我把兩種結果放在展臺上以后,一切就象燒開的水已經把壺蓋頂開了似的,學生們紛紛說出了自己的見解。學生的聲浪將我推向了又一個興奮點。最后,我加以規范即驗算有余數的除法,要把商和除數相乘,再加上余數。

  上到這,我抵制不住心中的那份激動,互動時的那份碰撞讓我和孩子的心貼得更近了!教師、學生、教學內容和教學環境等因素之間的不同的影響關系,可使課堂處于不同的運行狀態,學生不再是"工具"和"容器"而成了學習的真正的主人,并得到其他要素的支持和支援。

除法的驗算教學反思 篇3

  本節課學習的是除法的驗算,除法的驗算是在學習了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除法計算的基礎上學習的。不僅要讓學生經歷除法驗算方法的探索過程,學會用乘法驗算除法,而且通過情景的創設及解決問題的過程理解驗算的方法和意義,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驗算意識和習慣。

  對于學生的驗算意識和習慣的培養,以往的教學中一般采用的是“要求”或“命令”式的被動方式,學生往往產生不了驗算的心理需要,體驗不到驗算所帶來的意義,因此我在教學中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境圖,進一步讓學生體驗驗算的意義和功能,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自然而然的學會驗算,體會驗算的實際意義,真正理解并掌握除法的驗算。

  除法的驗算是在學生已有的知識點上展開教學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將舊知與難點巧妙的結合,又成了我這節課要思考的一個問題。由于除法計算的結果可能有余數,也可能沒有余數,所以除法的驗算相應地也有兩種情況。本課教材分兩段:第一段教學沒有余數的除法驗算。第二段教學有余數除法的驗算。而有余數的除法的驗算是教學的難點。  

  在教學除法驗算這一環節,我先讓學生看情境圖,引導學生根據情境圖提出“用100元買5元的筆記本可以買多少本?買7元的筆記本可以買多少本?”的問題,然后讓學生自己列算式解決。學生算出得數后,我接著以“你怎樣才能知道你算的結果對不對呢?有什么辦法驗證?”的話題引起學生探究驗算方法的欲望。驗算的方法,我沒有直接告訴學生,但學生都能很快地想到用商乘除數這一方法進行驗算,因為學生對乘除法的關系已經有一定的了解,具備一定的知識遷移能力,能將新舊知識相聯系。但是對有余數的除法該如何驗算呢?對學生來說有點困難,我給了學生充分的探索思考的時間,放手讓學生獨立完成有余數的除法驗算。然后讓學生通過探索、交流、匯報、質疑,明白有余數除法的驗算方法,讓學生在交流中學會用乘法驗算除法。在解決了第一個難點的基礎上,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來進行有余數除法的驗算,在小組交流、討論中,學生們紛紛說出了自己的見解。學生的聲浪將我推向了又一個興奮點。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由于學生看問題的角度不同,出現了多種驗算有余數除法的方法,個別學生能進行口頭檢驗,但用豎式進行驗算很不夠理解,對驗算的意義和方法還不明確,總忘了加上余數,雖然商乘除數的結果非常明顯與被除數不一致,但他們也認為自己進行了驗算,僅僅是停留在表面的、任務的進行除法的驗算。我讓學生在你一言我一語的交流過程中明確:驗算沒有余數的除法要用:商和除數相乘等于被除數;驗算有余數的除法要用:商和除數相乘還要加上余數才等于被除數。這一結論的得出是學生自主探究的結果。最后,我加以規范即驗算有余數的除法,要把商和除數相乘,再加上余數。課上到這,我抵制不住心中的那份激動,互動時的那份碰撞讓我和孩子的心貼得更近了!教師、學生、教學內容和教學環境等因素之間的不同的影響關系,可使課堂處于不同的運行狀態,學生不再是"工具"和"容器"而成了學習的真正的主人,并得到其他要素的支持和支援。 

  整節課教學活動中充分體現以下特點:以學生發展為本,以學生為主體,思維為主線的思想;充分關注學生的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練習體現了層次性,知識技能得以落實與發展。在整個課堂預設時,想的比較完美,事實上在真正上這堂課的時候有很多的缺憾、很多教學環節還有待完善。本節課也存在一定的問題:學生學習的怎樣直接體現教師教的如何,所以教師在課堂上應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況,關注學生的知識掌握的怎樣,能力得到了怎樣的鍛煉,思想方法是否有所提升。這節課我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很多,但關注學習結果卻很少,學生對知識從感性理解到理性掌握,再到抽象的數學思維的培養還不夠。學生在做練習時出現了書寫不規范,格式不正確的現象,如果練習中加入一些判斷題型,就會引起學生注意,避免出現這種問題。另外,教師在教學中還要注意增加評價意識,尤其是學生之間的評價。沒有評價就沒有交流,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會注意這些問題。我想只有一次次積累、一次次思考,才能上出真正平實而有效的數學課。

除法的驗算教學反思 篇4

  要想學生學會除法的驗算方法,培養學生的良好的驗算習慣,達到使學生逐步學會自己判斷計算的結果是否正確,發現計算錯誤及時糾正,以減少計算錯誤的教學目的。就要讓學生充分體驗到學習除法驗算方法的必要性,調動他們的學習源動力,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這樣,教師的課堂教學就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原來的教案,課始安排了一組基礎練習,以提高學生的計算速度與技能,當我發現學生出錯較多時,就及時調整了教學方案。學生的錯誤主要有以下幾類:一是馬虎,抄錯題目;二是沒有掌握計算方法;三是余數大于除數。展示學生的作業,暴露以上的種種錯誤,學生自然而然的感受到了,計算時必須要養成認真、仔細的閱題習慣,更產生了要學習除法驗算方法的迫切需求。

  “數學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教材中的主題圖就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購物情境,采用這樣的主題圖,可以促進學生了解學習除法驗算在現實生活中的重要意義。教學例題4時,直接觀察主題圖,“從中你了解到了哪些數學信息?”引導學生列出100÷5=20(本),和100÷7 = 14(本)……2(元)他們算得對嗎?你可以用什么方法說明他的計算是正確的?接著讓學生通過小組交流活動概括出沒有余數的除法驗算的方法。教到有余數的除法,100元可以買幾本大的筆記本?100÷7 = 14(本)……2(元),像這樣有余數的除法該如何驗算呢?給足學生探索思考的時間,放手讓學生獨立完成沒有余數的除法驗算。然后讓學生通過探索、交流、匯報、質疑,明白有余數除法的驗算方法,讓學生在交流中學會用乘法驗算除法。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由于學生看問題的角度不同,出現了多種驗算有余數除法的方法,如1、147+2=100 2、100-2=147,3、100-2=98 147=98 98=98……學生在你一言我一語的交流過程中明確驗算有余數的除法要用:商和除數相乘還要加上余數才等于被除數。教學時要求學生把例4這道題的豎式列出來,按照除法的法則一步一步地計算,同時明確:對題中要求驗算的除法算式,在除法豎式的右邊寫出相應的乘法豎式;對于題中沒要求的除法算式的驗算,則要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在草稿紙上驗算。

  設計練習時,注意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培養學生應用新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通過多層分散練習加深對除法驗算方法的理解,并促進學生靈活運用除法驗算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體驗學習除法的作用,在練習中感受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樂趣,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學生對有余數除法的驗算和沒有余數的除法驗算,通過練習進一步比較得出有余數除法與沒有余數除法的驗算方法,讓學生全面的掌握和運用除法的驗算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使學生明確數學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激發學生學好數學的欲望。

  整節課,教師能夠聯系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解決問題,學生的思維得到了培養,教師提供了足夠的空間來展示學生的個性,學生完全處于自主地學習過程中。本節課也存在一定的問題:學生學習的怎樣直接體現教師教的如何,所以教師在課堂上應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況,關注學生的知識掌握的程度,能力得到了怎樣的鍛煉,思想方法是否有所提升。這節課我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很多,但關注學習結果卻很少,學生對知識從感性理解到理性掌握,再到抽象的數學思維的培養還不夠。尤其是當學生在做練習時出現了書寫不規范,格式不正確的現象,如果練習中加入一些判斷題型,就會引起學生注意,避免出現這種問題。另外,教師在教學中還要注意增加評價意識,尤其是學生之間的評價,沒有評價就沒有交流,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會注意這些問題。

除法的驗算教學反思 篇5

  隴西小學南校區開始了為期四周的“學思課堂”研討課活動。我有幸作為此次活動的第一位授課教師上了一節除法的驗算研討課。“學思課堂”,教學模式用四字概括即“導、學、思、評”;“我以三年級下冊數學《除法的驗算》從預習導學、展示質疑、互動引導、梳理提升、檢測評價”五個方面設計這節課的教學流程。在預習導學環節我設計了以下三個問題:(1)從例4情境圖中你獲得了哪些數學信息? (學文本)(2)想:例4講了一件什么事?他們是怎樣解決的?藍筆記本和紅筆記本各能買幾本?請列式計算。 (3)他們算得對嗎?可以用什么方法來檢驗。第二個環節展示質疑:首先1、學生展示自學的成果。(回答以上三個問題)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2、師質疑:怎樣驗算100÷5=20?怎么驗算100÷7呢?驗算100÷7為什么還要加上“2”呢?然后是互動引導:學生小組活動,研究這個問題。師進小組了解學生的討論及交流情況,注意學生的語言表述,準確完整。接下來是梳理提升:解決了以上兩個問題總結驗算的方法1、沒有余數的除法:商除數=被除數。2、有余數的除法:商除數+余數=被除數。最后進行檢測評價:1.解決了以上三個問題,再出示三組練習題學生練習,2.師根據做題情況進行評價,學生自我評價……

  課后我對照“導、學、思、評”幾個方面做了教后反思:

  本節課學習的是除法的驗算,除法的驗算是在學習了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除法計算的基礎上學習的。不僅要讓學生經歷除法驗算方法的探索過程,學會用乘法驗算除法,而且通過情景的創設及解決問題的過程理解驗算的方法和意義,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驗算意識和習慣。

  對于學生的驗算意識和習慣的培養,我在以往的教學中采用的是“要求”或“命令”式的被動方式,學生往往產生不了驗算的心理需要,體驗不到驗算所帶來的意義,因此我在教學中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境圖,進一步讓學生體驗驗算的意義和功能,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自然而然的學會驗算,體會驗算的實際意義,真正理解并掌握除法的驗算。

  除法的驗算是在學生已有的知識點上展開教學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將舊知與難點巧妙的結合,又成了我這節課要思考的一個問題。由于除法計算的結果可能有余數,也可能沒有余數,所以除法的驗算相應地也有兩種情況。本課教材分兩段:第一段教學沒有余數的除法驗算。第二段教學有余數除法的驗算。而有余數的除法的驗算是教學的難點。  

  在教學除法驗算這一環節,我先讓學生看情境圖,引導學生根據情境圖提出“用100元買5元的筆記本可以買多少本?買7元的筆記本可以買多少本?”的問題,然后讓學生自己列算式解決。學生算出得數后,我接著以“你怎樣才能知道你算的結果對不對呢?有什么辦法驗證?”的話題引起學生探究驗算方法的欲望。驗算的方法,我沒有直接告訴學生,但學生都能很快地想到用商乘除數這一方法進行驗算,因為學生對乘除法的關系已經有一定的了解,具備一定的知識遷移能力,能將新舊知識相聯系。但是對有余數的除法該如何驗算呢?對學生來說有點困難,我給了學生充分的探索思考的時間,放手讓學生獨立完成有余數的除法驗算。然后讓學生通過探索、交流、匯報、質疑,明白有余數除法的驗算方法,讓學生在交流中學會用乘法驗算除法。在解決了第一個難點的基礎上,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來進行有余數除法的驗算,在小組交流、討論中,學生們紛紛說出了自己的見解。學生的聲浪將我推向了又一個興奮點。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由于學生看問題的角度不同,出現了多種驗算有余數除法的方法,個別學生能進行口頭檢驗,但用豎式進行驗算很不夠理解,對驗算的意義和方法還不明確,總忘了加上余數,雖然商乘除數的結果非常明顯與被除數不一致,但他們也認為自己進行了驗算,僅僅是停留在表面的、任務的進行除法的驗算。我讓學生在你一言我一語的交流過程中明確:驗算沒有余數的除法要用:商和除數相乘等于被除數;驗算有余數的除法要用:商和除數相乘還要加上余數才等于被除數。這一結論的得出是學生自主探究的結果。最后,我加以規范即驗算有余數的除法,要把商和除數相乘,再加上余數。課上到這,我抵制不住心中的那份激動,互動時的那份碰撞讓我和孩子的心貼得更近了!教師、學生、教學內容和教學環境等因素之間的不同的影響關系,可使課堂處于不同的運行狀態,學生不再是"工具"和"容器"而成了學習的真正的主人,并得到其他要素的支持和支援。 

  整節課教學活動中充分體現以下特點:以學生發展為本,以學生為主體,思維為主線的思想;充分關注學生的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練習體現了層次性,知識技能得以落實與發展。在整個課堂預設時,想的比較完美,事實上在真正上這堂課的時候有很多的缺憾、很多教學環節還有待完善。本節課也存在一定的問題:學生學習的怎樣直接體現教師教的如何,所以教師在課堂上應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況,關注學生的知識掌握的怎樣,能力得到了怎樣的鍛煉,思想方法是否有所提升。這節課我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很多,但關注學習結果卻很少,學生對知識從感性理解到理性掌握,再到抽象的數學思維的培養還不夠。學生在做練習時出現了書寫不規范,格式不正確的現象,如果練習中加入一些判斷題型,就會引起學生注意,避免出現這種問題。另外,教師在教學中還要注意增加評價意識,尤其是學生之間的評價。沒有評價就沒有交流,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會注意這些問題。我想只有一次次積累、一次次思考,才能上出真正平實而有效的數學課。

除法的驗算教學反思(精選5篇) 相關內容:
  • 《除法的簡便運算》教學設計(通用2篇)

    教學目標:1、通過解答實際的問題理解除法簡便運算的算理。2、通過觀察、猜測、舉例驗證得出除法簡便運算的方法。3、能用得出來的方法進行正確地計算。4、通過自己觀察、猜測、驗證得出簡便運算的方法,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 除法算式及各部分名稱(通用2篇)

    猴子撈月一、教學內容:54——55頁二、教學目標:1、在已有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初步理解平均分的含義和除法的意義,了解有關0的除法。2、能用除法解決一些簡單的數學問題,初步培養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 乘除法的意義和各部分間的關系教學反思(通用2篇)

    有理數的乘除法按計劃用了7個課時1、第一課時教授有理數的乘法法則:兩數相乘,同號得正,異號得負,并把絕對值相乘。任何數同0相乘都得02、第二課時在運用有理數乘法法則的基礎上進行多個有理數相乘的運算幾個不等于0的數相乘,積的符號...

  • 整數的乘法和除法(精選3篇)

    一、 教學要求:1、使學生進一步掌握乘法和除法的意義,掌握乘除之間的關系。使學生受到辯證唯物主義的啟蒙教育。掌握乘除法算式中各部分間的關系,并能應用這些關系求未知數x,初步學會用x表示要求的數,列出含有未知數x的等式,解答一步...

  • 聽《除法的驗算》有感(精選13篇)

    三年級下冊《除法的驗算》是在學習了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除法計算的基礎上學習的。這節課的教學目標不僅要讓學生經歷除法驗算方法的探索過程,學會用乘法驗算除法,而且通過情景的創設及解決問題的過程理解驗算的方法和意義,培養學生養成...

  • 第一單元 除法 第11課時除法(精選2篇)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13頁1—6題教學目標:1、通過復習,學生能對本單元的知識有系統的了解。2、在復習過程中進一步提高計算能力。3、在復習過程中建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打好基礎。教學重點、難點:熟練進行計算。...

  • 乘除法(精選12篇)

    教學內容教材1-7頁。具體內容:整十、整百數乘以一位數及兩位數乘以一位數的口算方法。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1、能夠熟練地口算整十、整百數乘以一位數以及兩位數乘以一位數。...

  • 除法口算練習(精選2篇)

    20÷4= 12÷6= 8÷2= 30÷6=9÷3= 15÷5= 10÷5= 12÷4=48÷6= 24÷4= 56÷7= 12÷6=28÷7= 15÷5= 36÷9= 18÷6=56÷8= 64÷8= 54÷6= 30÷6=10÷5= 35÷7= 64÷8= 14÷2=20÷4= 14÷2= 49÷7= 54÷9=24÷4= 36÷4= 24÷8=...

  • 除數是一位數除法的估算教學設計(通用3篇)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下冊第16頁例2及做一做練習三第3、4題。教學目標:1、使學生體會學習除法估算的必要性,了解除數是一位數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 除法的估算(通用13篇)

    教學內容:第67—68頁例15、16。教學目的:1.使學生初步掌握除數是一位數除法的簡易估算方法,能正確地進行估算。2.進一步了解估算的用處,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判斷問題、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 乘除法的對比練習(精選3篇)

    一、教學過程 (一)乘除法的對比教學: 1、教師邊說邊擺草莓實物圖,學生觀察是怎么擺的: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2個一份,擺了3份 師:能解決什么問題? 生:一共有幾個。...

  • 乘除法的意義及關系(精選3篇)

    浙江省青田縣城東小學 吳麗春教學目標:1、理解乘除法的意義,知道除法是乘法的逆運算。 2、掌握乘法各部分之間的關系,會求乘法算式中的未知數。...

  • 乘除法的對比練習教學反思(精選2篇)

    一、教學過程 (一)乘除法的對比教學: 1、教師邊說邊擺草莓實物圖,學生觀察是怎么擺的: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2個一份,擺了3份 師:能解決什么問題? 生:一共有幾個。...

  • 第一單元:除法(通用13篇)

    第一單元:除法 三位數除以一位數 教學內容: 教學要求:1、使學生能運用所學的方法口算整百數除以一位數,讓學生經歷探索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筆算方法的過程,并能比較熟練地進行口算。...

  • 《除法的含義》教學反思(精選2篇)

    《除法的含義》是除法學習的起始課,這節課的內容是理解除法的含義:把一個數平均分成若干份,求每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計算;以及認識除號,會寫、會讀除法算式。除法是一種新的運算,理解了除法的含義,還要為學生建構起除法的模型。...

  • 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6699性视频| 国产日韩欧美综合在线 | 免费无码h肉动漫在线观看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免费免费 | 日产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不上 | 日本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 | 5x社区sq未满十八视频在线 | 99爱国产精品 | 色屁屁影院www国产高清麻豆 | 蜜桃一二区 | 蜜臀av999无码精品国产专区 | 久久六热 | 91成人免费版 | 国产成人综合激情视频在线观看 | 日本拍拍视频 | 麻豆影院在线观看 | 一久久久 | 久久综合久久鬼色 | 国产一级淫片久久久片a级 亚洲精品色播 | 波多野a中文字幕 | 97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的观看方式 | 午夜成人性刺激免费视频 | 欧美国产日韩在线视频 | 国产乱子夫妻 | 91大片在线?看 | 热久久影视 | 91婷婷| 香港三日本三级少妇三级99 | 日韩欧美亚洲天堂 | 蜜桃视频成人m3u8 |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品善 | 久久久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呦女专区 | 热久久精品国产 | 天天色天天搞 | 国产丝袜在线精品丝袜不卡3D | 色欲久久久天天天精品综合网 | 久久手机在线视频 | 欧美人与动牲交片免费播放 | 透逼视频 | 午夜在线不卡 | 久久久成人一区二区免费影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