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的賬單
(一)教學目標:
1、學習默讀課文。
2、讀懂課文內容,體會母愛的無私與無價,懂得主動幫父母做事。
3、培養獨立的閱讀能力。
(二)學情分析:
三年級下學期,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理解和概括的能力,再加上本文與孩子們現實生活很貼近,從而使學生能自然而然地想到自己的生活體驗,故此學習起來比較容易。但不得不擔心的是現在的獨生子女都比較自私,只懂得獲取而不明白給予是讓人更快樂的。因此在理解媽媽的帳單的時會讓他們心靈受到震撼的。
(三)教學過程:
一、直接導入
1、剛才這首歌曲是歌唱誰的呀?(媽媽)板書“媽媽”一詞。
師:看到“媽媽”這個詞,你會想到用哪些話語來描述你的媽媽?可以是一個詞語,可以是一個句子,也可以是一首詩,還可以是其他的形式。
2、生反饋。
說起“媽媽”,這不由得讓我想起了唐代詩人孟郊寫的一首詩,詩名就叫《游子吟》:“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3、師過渡:一說起“媽媽”,每個人都有說不完的話,腦海里肯定浮現出了很多關于母親的畫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20.媽媽的賬單》中的“媽媽”吧?
4、師:小眼睛亮起來,看看20課中,媽媽的什么東西需要我們仔細研究呀?(賬單)
再看看“賬單”的“賬”是什么偏旁?(貝字旁)
那誰知道“賬單”為什么用“貝字旁”?(賬單是用來記載錢與物出入的單子,一般情況與財富(也就是錢)有關的都是“貝字旁”,如:(出示))
算賬、付賬、欠賬、記賬、賬房、賬本、賬號、賬戶
二、整體感知
1、學生帶著要求自由讀文。
師:同學們,課文事先讀過了吧?還想讀嗎?不想我有兩個要求:
出示要求:(1)讀準每個字的字音,要求將課文讀得正確、流利。
(2)邊讀邊想:課文共有幾張賬單,分別是誰寫的?
2、檢查自學情況。
(1)出示生字詞:索取、報酬、如愿以償、羞愧萬分、怦怦直跳、躡手躡腳、小心翼翼
相機指導理解詞語的意思。
(2)檢查第2個問題。
3、第20課是一篇略讀課文,略讀課文我們怎樣才能更快更好地讀懂呢?(看課文上面的閱讀提示。)
4、快速默讀閱讀提示,看看我們閱讀這篇課文時可以帶著哪幾個問題去思考?
生回答,出示:
(1)小彼得怎樣由不懂事變得懂事了呢?
(2)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3)媽媽為什么寫的都是“0芬尼”呢?
(4)小彼得看到媽媽的賬單是怎么想的?
5、默讀課文。
師:請同學們帶著這幾個問題默讀課文,做到不出聲,不指讀。
6、默讀了課文,你讀懂了哪幾個問題?
可能是1:是媽媽的賬單讓小彼得從不懂事到懂事。
三、研讀課文。
1、師:課文中不管是媽媽,還是小彼得,都跟“賬單”聯系在一起,請同學們用“——”劃出有“賬單”這一個詞的句子讀一讀。
2、師生合作讀,要求找到文中的具體的賬單。
3、生反饋,出示兩張賬單:
母親欠她兒子彼得如下款項: 彼得欠他的母親如下款項:
取回生活用品 20芬尼 為在她家里過的十年幸福生活 0芬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