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賣木雕的少年
教學內容分析:
課文講的是一位非洲少年對中國人民的友誼."我"到非洲旅行時,想買一個非洲木雕做紀念,又擔心路途遙遠,木雕沉重,只好放棄了這個打算.為了不讓我帶著遺憾離開非洲,賣木雕的少年等待在賓館前,送給我一個方便攜帶的木雕小象墩,從中可以看到少年的美好心靈.景色壯觀的瀑布,栩栩如生的木雕,晚風吹拂的夜晚,構成了一幅美麗的畫面,也襯托了賣木雕的少年美麗的心靈.本課敘述詳略得當,作者對美麗的大瀑布風光一帶而過,而是圍繞課文重點,將筆墨放在選木雕,放棄買木雕,送木雕等內容上.課文還準確而得體地運用了許多四字詞組,要注意讓學生積累并學會使用.
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是,一是了解非洲人民同中國人民的友誼;二是通過人物的動作和語言揣摩人物內心活動;三是積累一些四字詞組,并學會恰當地運用.這也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學習狀態分析:
學生對有關非洲的地理位置,氣候物產,自然景觀和人文風情等了解很少.
教學目標:
1.會認11個生字,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游覽,工藝品,名不虛傳,游人如織,壯觀,出售,攤點,陳列,構思,五官端正,觀賞,清晰可辨,掏錢,即將,流露,一模一樣,付錢,標準"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詞語.
3.學習通過人物的言行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感受賣木雕的少年對中國人民的友誼.
教學重點:
通過人物的動作和語言揣摩人物的內心活動;積累一些四字詞組,并學會恰當地運用.
教學難點:
通過人物的動作和語言揣摩人物的內心活動;積累一些四字詞組,并學會恰當地運用.
教具,學具準備:
教師準備:教學課件(關于莫西奧圖尼亞大瀑布,木雕,中國在70年代援贊的圖片及《友誼地久天長》的樂曲)
2,學生準備:搜集有關非洲地理位置,氣候物產,自然景觀和人文風情等方面的文字和圖片資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會認11個生字,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游覽,工藝品,名不虛傳,游人如織,壯觀,出售,攤點,陳列,構思,五官端正,觀賞,清晰可辨,掏錢,即將,流露,一模一樣,付錢,標準"等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了解課文主要內容,初步感受賣木雕的少年對中國人民的友誼.
步 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教學重構1( )
教學重構2
一,課件導入,初讀課文.
1,今天我們學習《賣木雕的少年》,這個故事發生在非洲,維多利亞瀑布游覽區.
維多利亞瀑布是世界三大瀑布之一,在非洲贊比亞與津巴布韋的接壤處,瀑布落下時聲如雷鳴,所以,當地居民稱之為"莫西奧圖尼亞",意即"霹靂之霧".(課件投出莫西奧圖尼亞大瀑布的照片) 這就是舉世聞名的莫西奧圖尼亞大瀑布.這里景色壯觀,游人如織.課文記敘了發生在這里的一個怎樣的故事呢 請同學們讀一讀課文.
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把不懂的詞語畫下來.
1,學生欣賞課件.
2,學生自己讀課文,畫出生字和新詞,思考課文主要內容.(學習中可隨時向老師求助)
利用課件從維多利亞大瀑布(莫西奧圖尼亞大瀑布)引入教學,一則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二則補充了課文涉及的部分背景資料,使學生在無意中接受了一些相關的知識信息,開發了學習資源.并
引領學生進入學習情境.
二,檢查自學情況.
1,出示生字新詞,檢查學生掌握情況.如:學習"游人如織"一詞時,找出課文中含有這個詞語的句子讀一讀,看看插圖體會它的意思——"織"是一種比喻的說法,像織布機一樣穿梭往來,形容游人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