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賣木雕的少年
6,指名有感情地朗讀課文11-13自然段.
教師相機指導朗讀.
1,學生分別說出,讀出令自己感動的內容,教師相機引導學生想象:從白天到晚上這段時間那位黑人少年可能干什么去了
2,學生在教師引導下提出問題.少年為什么會說中國話 為什么要"送"木雕,而不是"賣" ……
3,閱讀補充資料.
交流自
己收集的資料.
討論,
解答問題.
6,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這一環節中相關資料的補充對學生理解課文內容至關重要,學生直接參與資料的收集,整理和交流,也大大拓展了他們學習語文的空間,體現了對語文教育資源的開發和利用.課件中既有圖片資料,又有文字資料.圖片資料感性,直觀,具有強烈的感染力和震撼力.文字資料引導學生大量閱讀,積累課外知識.本設計力圖通過這些資料的運用,促進學生理解課文,提升情感.
四,創設情境,升華情感,體會少年的美好心靈和中非人民的友好情誼.
1,課件出示一幅畫面:夜晚賓館外的小樹林邊,作者手捧木雕的剪影,《友誼地久天長》的音樂輕輕響起.
師:就在這樣一個晚風吹拂的夜晚,一個黑人少年送給我一個雕得栩栩如生的木雕,我捧著它,心中感慨萬千……請你帶著這樣的感受輕聲朗讀10-15自然段.
2,師:景色壯觀的瀑布,栩栩如生的木雕,晚風吹拂的夜晚,賣木雕的少年美麗的心靈,愿這美好的情景永駐我們心間.
進入情境,隨著音樂輕聲朗讀第10-15自然段.
"感情朗讀"其實是感悟語言的一種方法.它是讀者與作品情感產生共鳴之后情感的自然流露,只有讓學生在理解感悟,體驗情感的基礎上,有自由的朗讀空間,在讀中積淀語感,才能使學生受到情感的熏陶.
在這個環節的教學中,設計了教師適度的情感導讀和悠揚,舒緩的音樂,這一切都能喚起孩子們無窮的遐想.有了內心的感動,才能會有動情的朗讀."其言皆若出吾口,其意皆若出吾心",在不知不覺的投入中,學生的朗讀才會自然流淌,給聽者以想像的空間,感染自己,也打動別人.
五,感悟語言,積累詞句.
課文中有許多生動的詞句,你愿意用非常工整的書寫把這些詞句抄寫下來嗎
老師巡視.
學生抄寫好詞好句.
積累好詞佳句,訓練書寫能力.
板書:
(介紹)木雕
賣木雕的少年 (挑選)木雕 友好情誼
(放棄)木雕 美麗心靈
(贈送)木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