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日》教學實錄及評析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教材語文第五冊《元日》一課
教材分析:
《元日》這首古詩描寫了新年元日熱鬧、歡樂和萬象更新的動人景象,抒發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首句“爆竹聲中一歲除”,在陣陣鞭炮聲中送走舊歲,迎來新年。起句緊扣題目,渲染春節熱鬧歡樂的氣氛。次句“春風送暖入屠蘇”,描寫人們迎著和煦的春風,開懷暢飲屠蘇酒。第三句“千門萬戶曈曈日”,寫旭日的光輝普照千家萬戶。用“曈曈”表現日出時光輝燦爛的景象,象征無限光明美好的前景。結句“總把新桃換舊符”,既是寫當時的民間習俗,又寓含除舊布新的意思。全詩文筆輕快,色調明朗,作者把眼前的景象與心中的感情水乳交融,確是一首融情入景,寓意深刻的好詩。
學情分析:
學生喜歡過年,因為過年可以放鞭炮、走親戚,孩子們都很高興,所以學生對《元日》這一課肯定比較感興趣,而且對古詩中所描繪的景象也比較容易理解。
學生已經學會了查字典的方法,在教學這首古詩之前,我安排了學生在預習中查工具書理解字義、詩意,給學生創建一個自讀自悟的機會。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的1個生字。
2、能把古詩讀通順、讀流利,并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了解詩句所描繪的歡天喜地、熱熱鬧鬧的節日景象,感受詩中表達的全民族歡度佳節、辭舊迎新的美好愿望。
4、查字典,初步了解詩句的意思,提出不懂的問題,了解學習古詩的一般方法。
教學重點:
1、學習本課的1個生字。
2、能把古詩讀通順、讀流利,并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
1、了解詩句所描繪的歡天喜地、熱熱鬧鬧的節日景象,感受詩中表達的全民族歡度佳節、辭舊迎新的美好愿望。
2、查字典,初步了解詩句的意思,提出不懂的問題,了解學習古詩的一般方法。
課前準備:
可利用的教學資源
媒體資源名稱 媒體
類型 作用 要點 來源 使用方式 時間 環節
《元日》
教學設計
文本 借鑒 課堂教學實錄
《元日》教材分析
文本
借鑒
課前研究
《元日》課件
演示文稿
指導學生理解詞語、詩句
出示圖片、詩句
自制
課堂上引導學生理解
課堂學習中
整個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一、回顧春節,激發興趣。
1、(教師出示課文插圖。)
師:同學們,仔細看看這幅圖,你們看到了什么?
生:過年的時候,孩子們在放鞭炮。
師:他們玩得怎么樣?
生:他們玩得很開心。
2、師:那你還記得你們家去年的春節是怎樣過得嗎?
生1:快春節的時候,我們家包了很多粽子。
生2:春節的時候,我們家貼上了紅紅的春聯和“福”字。
生3:春節的時候,我們家放了許多鞭炮和煙花。
生4:大年三十那天晚上,我們全家在一起看“春節聯歡晚會”。
……
3、師:同學們,其實春節就是農歷的大年初一。當農歷大年三十那天晚上12:00的鐘聲敲響的時候,就代表新的一年來臨了,也就是大年初一(春節)了。在古代大年初一叫做“元日”。(教師板書課題。)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這篇課文,讓我們一起讀讀課題。(學生齊讀課題。)“元日”是什么意思?
生:“元日”就是一年的第一天,也就是大年初一。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回顧去年過年時的場景,營造一種熱鬧的氛圍,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并且為后面理解古詩意思作好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