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圓的沙粒》教學設計
2.學生交流查找的資料,教師用多媒體課件演示沙粒變成珍珠的過程。
3.師問:讀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收獲,大家互相談一談。(學生自由選擇談話伙伴交流后,指名說)
生1:讀了課文,我認識一顆圓圓的沙粒,我想和他成為好朋友。
生2:我知道了要想實現自己的愿望,就要有信心、有恒心。堅持做下去,還要不怕別人的嘲笑。
生3:我在課文里又認識了三個成語“異想天開、議論紛紛、風和日麗”。
師:你能注意積累成語,這是一個好習慣。同學們都把這三個成語畫下來,把它們記住好嗎?
生4:我從百科全書和課文里知道了珍珠是怎樣形成的。
……
(五)總結談話:從這顆圓圓的沙粒身上,我們知道了不論做什么事,只要朝著預定的目標,堅定不移地努力,就能實現美好的愿望。
〖教學反思〗
成功之處:在教學中,能抓住詞語進行教學,從開始學習詞語并把詞語寫在黑板上,到學文時,畫出文中詞語體會,最后到交流收獲時,成語的積累,環環相扣,把詞語的積累和理解貫穿在教學始終。教學時,能抓住文中的省略號,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激活學生的想像,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讓學生在自己的體會理解中感悟故事的寓意,從而得到啟示,受到激勵。在指導朗讀時,能讓學生自讀自悟,體會人物的對話應用什么語氣,你認為讀什么語氣就怎樣讀,張揚了學生的閱讀個性,收到很好的效果。
不足之處:在初讀課文時,有一生已說出課文所揭示的寓意,對于這一情況,教師沒有好的處理方法,只好針對大多數學生的情況進行教學。在指導學生理解每段的內容、概括段意時,教師引導得過多,限制了學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