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課異構《三袋麥子》教學設計
師: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與麥子有關的童話故事(補充完整“三袋麥子”)。這是一個怎樣的故事呢?請大家自由去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語句。
(學生自由閱讀,在閱讀完之后,他們都拿出自己的筆進行著圈劃、記錄)
【本單元銜接了第二單元的內容來進行的。第二單元學習的都是寫景的課文,其中《北大荒的秋天》是典型的描寫秋天景色的。加上“練習2”中的四個成語也是跟秋天的景色有關,于是我在設計時,有意地將“麥子”與秋天豐收的景色聯系起來,同時也是為了使文本“接近”學生,達到開篇與積累“雙贏”的效果。
在布置學生進行初讀的時候,我提出的要求是最基本與最基礎的要求。這也是為了讓三年級學生能夠適應閱讀的基本要求來進行“閱讀”。】
師:要想讀懂課文,我們必須要讀準字音,誰來讀一讀課文中的二類字和一類字。(我指名朗讀,同時注意講解個別字的讀音)
師:請大家將筆拿出來,我們來認真地書寫一下生字。(學生進行描紅,同時我在一旁進行著“寫字歌”的指點,告誡學生寫字姿勢的注意點。在學生結束之后,教師重點指導學生書寫“食”“仍”的筆劃、筆順的規范)
師:請大家再從課文中找出帶有這些生字的詞語,并且將所在的句子多讀讀。注意要讀通。(學生按照要求進行著朗讀)
師:生字詞會讀了嗎?(生答“會”)我來檢查一下。(出示生詞)
麥子 饅頭 烙餅 食品 一份
保存 防止 搬到 拜訪 告訴
開心 太棒 迫不及待 興奮
憨厚 聰明
師:先請大家自己讀一讀。(學生自我朗讀)下面誰來讀第一行?(指名讀,評價一下讀音)大家看這一行的詞語:“麥子”可以做成(學生接答“饅頭”“烙餅”),對呀!這兩樣都是(生接“食品”),注意這里只有“一份”。
(再集體朗讀一遍)
師:第二行,誰愿意來讀?(指名朗讀)你發現這些詞有什么特點嗎?它們都是描寫哪個方面的呢?
生:描寫人物動作的。
師:是的!請集體讀一讀。(生讀)
師:我再同學來讀讀第三行。(生讀)這些詞又有什么規律呢?
生:都是表示開心、高興方面的。
師:不錯!第四行誰來讀?(再指名)這兩個詞是形容哪個方面的呢?
生:表示人物品質的。
師:你能再舉兩個例嗎?
生:活潑、機靈。
師:真不錯!大家集體再來讀一讀這些詞語。(生集體朗讀)
【生字生詞仍舊是三年級的一個教學重點,特別是“讀好書”“寫好字”。對于理解生詞,我思考了許多,課標中有這樣的闡述:“能聯系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詞典和生活積累,理解生詞的意義。”詞語的理解是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難點,如果單單將詞語孤立出來理解,那就失去了詞語本身的意義,所以我操作了兩個程序:一是讓學生在文中劃出生詞,在學生對詞語有了一個初步的感受后,我又出示了一個的詞串,讓學生在我事先設定的詞串語境中感知詞語的意思。這樣,既訓練了學生理解詞語的能力,又使學生的閱讀能力無形中獲得了許多。】
師:對于生詞同學們學習得不錯,課文誰愿意來讀一讀呢?(指名朗讀課文)對于他們的朗讀同學們還有哪些需要說明的嗎?(學生進行一定的評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