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課異構《三袋麥子》教學設計
師:小豬、小牛的表現有哪些相同與不同之處呢?
生:相同的是他們對這袋麥子都非常開心。
生:小豬看到的麥子是黃燦燦的,小牛看到的是顆粒飽滿的。
生:小豬是做成食品吃了,小牛是保存了起來。
師:那么小猴是怎么處理的呢?
生:他覺得面前的這袋麥子是上等的麥種,便把一口袋麥子全種下了地。
師:上等的麥子是怎樣的麥子呢?
生:是黃燦燦的。
生:是顆粒飽滿的。
生:應該是黃燦燦的,并且是顆粒飽滿的。
師:作者有沒有將小猴的表現描寫具體呢?
生:沒有。
師:(出示:它看到 的麥子,想 ,說 ,又做 。)
(學生依據教師提供的提示進行寫作)
【在處理這個部分的時候,我是將三人的行為作為一個整體進行操作,在分自然段理解的時候是抓住關鍵詞理解課文內容,通過朗讀體會人物情感的基礎上再把三個行為聯系起來,整體上把握課文內容以及表達的情感:一是小豬、小牛和小猴處理一袋麥子的方式的異同,二是內化課文的語言內容和語言形式,這樣讓學生在學中“仿”,在寫中得到自我對文本理解能力上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