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拉薩的天空教案
作業設計: 1、 寫詞語各兩遍。 2、讀課文五遍。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體會作者熱愛拉薩的情感,從而培養自己的審美情趣。 教學重難點 1、通過有感情地朗讀,理解文中描寫的形象和精妙。 2、 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與課前對西藏及藏族的了解,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 想感情。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復習導入。 二、學習課文 1、說出意思相近的詞 越發( ) 河畔( ) 宛如( ) 太妙了( ) 2、聽寫詞語 窗簾 不忍 純凈 視線 建造 過渡:學了課文,拉薩的天空給你的最深印象是什么? (一)出示第一段。 1、指名讀讀。 2、出示有關圖片,抓住“湛藍、透亮、清水洗過的藍寶石”這一組詞語,引導學生想象拉薩天空的樣子,并說說自己的感受。 3、引導學生通過朗讀把想到的、感受到的表達出來。 4、小組讀,齊讀 (二)出示第二段。 1、個別讀 2、說說你讀懂了些什么?還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1)可以讀懂的:在拉薩,人們說話的聲音能碰到藍天,伸出手來能摸到藍天。 (2)不太好懂的地方: “掬一捧藍天可以洗臉。”這句話一方面承接上文“伸出手來能摸到藍天”說明天與人的距離很近,另一方面,暗藏了一個比喻,藍天像一池碧水,可以用來洗臉。 “有貼著山頂的白云映襯……有拉薩河畔草地的對照……”這兩個對比的句子:拿“白云”與天空對比,形成了白和藍的映襯,突出了“純凈”;再拿“草地”和天空對比,形成了青與藍的對照,突出了“明潔” (三)默讀第三段: 1、說說你是怎么理解“拉薩的天空藍得讓人神往” 2、齊讀。 (四)出示第四段: 1、這段課文告訴我們什么呢? 2、第一句話中你喜歡哪個詞?為什么?想象讀 3、出示布達拉宮的圖片,教師簡單介紹一下。 布達拉宮周圍本身沒有能夠與它相比的高大的建筑物,有了這藍天的映襯,就更加雄偉壯麗。如果沒有這片湛藍,你有什么感覺? (五) 出示第五段: 1、理解:窗簾是在什么地方用的? 2、藍天是窗簾,如果你打開這窗簾能看見什么呢?感覺怎么樣? 多么神奇的地方?讀到這里。你有什么想法? 1、思考后進行個別交流。 2、仔細聽,認真寫詞語,注意字的間架結構。 回顧課文內容,說說拉薩給自己最深的印象。 1、個別讀讀第一段。 2、觀看有關圖片,并結合課文內容,抓住關鍵字,想象薩天空的樣子,并說說自己的感受。 3、在老師的引導下把自己想到的、感受到的通過朗讀表達出來。 4、讀 學生個別讀。 學生交流:拉薩的藍天離人很近。 反復這一句話,讀后結合畫面交流拉薩給人們帶來的美好的潔凈的感覺,可結合古詩《夜宿山寺》來體會這句所包含的意思。 學生反復朗讀,體會拉薩天空的純凈和明潔。 此時此刻你想到了什么?學生談想法以后,再默讀第三段。最后再次地借課文中的句子表達自己的想法。齊讀第三段。 學生交流各自的理解 學生說想法,再一次領略拉薩天空的美 學生想象交流:如果沒有了這藍天的映襯,雄偉壯麗的布達拉宮一定會失去一半的美。齊讀這一段。 齊讀這一段 學生說說自己的理解,體會拉薩神圣的美 學生談想法 通過精讀感悟,結合豐富的網絡資料,特別是圖片,了解和感受拉薩的天空的美的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