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薩的天空》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蘇教版小學語文國標本三年級第五冊)
教學目標:
1、知識和能力目標:在音樂、圖片及相關說明的幫助下,學生對拉薩的天空建立起感性認識。
2、過程和方法目標:學生用喜歡的方式讀課文,交流自己獨特的感受;在集體精讀、賞讀中積累語匯,獲得言語美感。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在體驗與感悟中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激發起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感情。
教學重點:
品讀語言,對拉薩的天空建立起感性認識,體會作者對拉薩湛藍、純凈的天空的贊美。
教學難點:理解課文語言中的意蘊和情感。
設計理念:
教學的本質是對話。本教學設計旨在引領學生反復觸摸文本語言,在小組合作探究中“披文入境”“潛心會文”,實現教學的和諧互動,使閱讀教學過程呈現為一種動態性的、生成性的對話過程,從而使學生的語文能力和審美情趣在整個對話的過程中得以培養與提升。
教學準備:
師:制作多媒體課件 生:搜集有關拉薩的相關資料 完成學案相關習題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激發學習興趣。
1、播放《青藏高原》歌曲vcd,將學生的視線拉到遙遠的西藏。
2、承接歌詞講述:在遙遠的青藏高原有一座歷史文化名城——拉薩,它是西藏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課件出示中國地圖,找到拉薩所在的位置)拉薩是有名的“日光城”,拉薩以其湛藍的天空、清澈的河水、新鮮的空氣和令人賞心悅目的環境給八方來客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今天,就讓我們跟隨作者一道走進西部,走進拉薩,走進那片圣地,去欣賞那里的迷人風光,去仰望享受那與眾不同的藍天。
【設計意圖:讓濃郁的民族音樂,優美的藏族風光,把學生的心帶到遙遠的西藏,為學生進入課文內容的學習創造情境,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課文的積極性。】
3、出示課題:7、拉薩的天空 (齊讀課題)
4、通過上一節課對第一自然段的學習,同學們知道了什么?(說一說:拉薩的天空------)
二、小組合作,交流展示
1、組內交流上節課后自己對學案上幾個問題的探究結果。
(1)“有人說‘掬一捧藍天可以洗臉 ’,這話真是太妙了。”這句話到底“妙”在哪里?它說出了拉薩的天空的哪兩個特點?
(2)為什么作者說“湛藍的天空顯得更加明潔”了?
(3)拉薩這藍晶晶的天,使布達拉宮顯得怎樣?
2、集體交流。
3、小結,表揚與激勵。
二、精講點撥,感悟拉薩天空之美。
1、過渡:拉薩的天空究竟是怎樣的湛藍、透亮?讓我們閉上眼睛,乘坐飛機前往遙遠的拉薩。
(1)拉薩到了,請同學們睜開眼睛,讓我們盡情欣賞拉薩的天空吧!(配樂欣賞一組天空的圖片)
(2)面對此情此景,你想說些什么?你最想做什么呀?(學習第三小節)
【設計意圖:通過一組精美的圖片,讓學生欣賞不同時間、不同角度的拉薩天空的美景。從而讓學生邊看邊贊嘆——拉薩的天空真藍啊!拉薩的天空太美了!讓學生觸景生情,情不自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