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的賬單說課稿
就這樣,那無私的、用心良苦的母愛化作一個個精彩的鏡頭定格在了孩子們的記憶里,勾起了孩子們對愛的深思。
然而,只有這樣粗淺的回味是不夠的。緊接著,我又出示了埃德爾曼財經組織的一份報告,希望它能帶給孩子們更大的震撼:
有名的“埃德爾曼財經服務組織”曾經經過縝密的計算與評估,得出這樣的結論:若將母親所做的各類型工作改為出錢聘人代勞,那么,子女一年所付的工錢將高達63.5萬美元。按照這個數字計算,養育一個子女十年,子女應付的工錢就是635萬美元,折合人民幣5000多萬!
這是怎樣一個驚人的數字,多得讓人無法想像!但即使是這樣,還不包括媽媽對彼得的愛,因為愛是千金也買不來的,愛是這世界上的無價之寶……
然而,就是這樣的付出,在媽媽的賬單里卻都是零!這,又是為什么?就是因為她是心甘情愿地為孩子付出的,她從來也沒有想到過要讓孩子回報呀……
真是“大愛無言,真愛無聲”!就是這樣一張總額為零卻滿載母愛的賬單,改變了孩子,甚至改變了他這一生對愛的理解……
(三)品讀課文,體會感悟
帶著這種對母親深深的敬意,最后,我又讓孩子們回歸課本,再次通讀全文,細細回味,相信這種感悟會積蓄得更濃更濃。
古人說:“感人心者,先莫乎于情”。在這種“引——放”的教學方式下,三次讀文的安排猶如三個臺階引領著學生步步登高,逼近文章的內核,走向人物的心靈。經歷了“三次讀文”的語言實踐,不僅培養了孩子們良好的語感,更重要的是讓他們從讀中感悟到了課文中蘊含的情感及道理,使他們的赤子之心得到釋放。
四、升華感情
其實,天底下的媽媽都是一樣的,她們用無私、無聲的愛小心地呵護著我們;天下的孩子也都是一樣的,他們幸福地享受著媽媽的愛。
媽媽的愛,是早上按不停的鬧鐘,是晚上窗前等待的身影;
媽媽的愛,是為我捏肩捻腳的雙手,是為我奔波勞碌的雙腳;
媽媽的愛,是病床前心痛的眼淚,是用嘴吹涼的一杯水;
媽媽的愛,就像一盞明燈,照亮我一生的征程……
可是作為兒女,我們又能為媽媽做些什么呢?
就這樣,在學生理解了課文內容,理解了媽媽的愛的基礎上,我安排了一首很有震撼力的歌《燭光里的媽媽》,讓孩子們在歌聲中傾訴自己對媽媽的愛,來結束全文,使學生能夠在學習課文、感受“愛與真情”的同時,行動起來,學會表達和回報父母對自己的愛。
接下來我要介紹的是教學板書
板書是課堂教學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經過教師精心設計的結晶,一個好的板書不僅能體現了課堂主要內容,更重要的是促進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的思想。因此我設計了這樣的板書來體現本節課的教學思想。
最后介紹的是本課的教學反思
通過實際的做課,我認為自己在上這堂課最成功的地方就是走進了學生的心靈,觸發了學生的情感,讓情感成了溝通老師與學生,學生與文本之間的紐帶。在閱讀中,引領品味語言的獨具匠心,讓學生在讀中實了多元思維、多樣感悟、多情共振,特別是到最后,學生的內心都被母愛的偉大所深深震撼,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淚,心靈在碰撞中飛揚,生命在閱讀中成長,我們的課堂充滿了愛的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