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四年級上冊《圖形的變換》教材分析與教學建議
單元教學目標1.通過在方格紙上的操作活動,說出圖形的平移或旋轉的變化過程,并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簡單圖形繞圖形上的某個頂點旋轉90°后的圖形。
2.通過實例觀察,了解一個簡單圖形經過平移或旋轉制作復雜圖形的過程,并能設計簡單的圖案。
單元編寫意圖
在學習本單元內容前,學生已經在三年級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平移與旋轉現象,并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沿水平、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圖形。本單元學習的圖形變換內容是在上述基礎上的進一步發展,通過具體實例的展示,使學生知道一個簡單圖形在旋轉、平移的過程中,能形成一個較復雜的圖形。在教學本單元的內容時,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 在操作的過程中,讓學生體會圖形變換的特點
教學時,應鼓勵學生動手操作,并在操作的過程中積極地思考。如“圖形的旋轉”活動(教材第53頁),教材中展示的兩幅美麗的圖案是由一個簡單的圖形經過旋轉而得到的。教學中,可以準備四張畫著同一圖案的紙,然后逐張圍繞某一點進行旋轉,旋轉90°后,貼上一張紙,再旋轉90°,再貼上一張紙,直至形成一個完整的圖案。在旋轉的過程中教師要提醒學生觀察并思考:圖案發生了哪些變化,是繞著哪一點旋轉的。
本單元的很多練習都是可以操作的,因此,在課前可以請學生準備一些小的學具,以便操作用,練習中的一些問題最好也通過學生的操作回答,以提高學生的感性認識。
2. 在圖形的變換中,提倡不同的操作方法
一個圖形經過變換后,可以得出新的圖形,但得到同樣的新圖形,可以有不同的操作方法。因此,可以先讓學生想一想,再在方格紙上試一試,然后全班來說一說。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深入到學生活動中去,從中發現學生有特色的操作方法,并給予鼓勵與肯定,為學生互相學習與交流提供條件。
3. 在圖形的欣賞中,鼓勵學生設計制作美麗的圖案
本單元的數學欣賞內容是任意一個簡單的圖形,當它圍繞一點進行旋轉,并把每次旋轉后的圖形沿輪廓畫下來,就會形成一個美麗的圖案。學生在三年級時已經欣賞了正方形旋轉的過程,并進行了制作。本單元把這一內容進一步擴展,可以是任意的簡單圖形。在教學中,先請學生欣賞,然后,每個學生用硬紙剪任意一個簡單圖形,接著進行變換制作。對學生制作的圖案,只要基本符合要求,教師就應肯定。對一些設計特別優秀的學生,也可以讓他們當場再演示一遍,以帶動動手能力較弱的學生。
圖形的旋轉教學目標
1.通過實例觀察,了解一個簡單的圖形經過旋轉制作復雜圖形的過程。
2.能在方格紙上將簡單圖形旋轉90°。
教材分析與教學建議
在生活中,有各種美麗的圖案,其中有很多圖案是由簡單的圖形經過平移或旋轉得到的。本活動所展示的正是簡單圖形經過旋轉形成復雜圖案的過程。
活動的導入階段,可以出示一組圖案讓學生欣賞,并思考這些圖案的特點。然后將這些圖案進行分解,并取出其中的一小部分放在方格紙上進行旋轉,逐步展示簡單圖形經過旋轉后形成復雜圖案的過程。當然,每一次的旋轉,都要學生說說是什么圖形繞著哪一點旋轉的,旋轉的角度是多少。教學中,應盡可能鼓勵學生用學具自己操作,以便體驗旋轉的過程。
有條件的班級在開展本活動時,旋轉的過程可以在多媒體上演示,這樣,學生可以清晰地看到圖案形成的全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