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負數》說課稿、教學設計及反思
《正負數》說課稿 一、說新的課程理念這節課是北師大版實驗教材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生活中的負數》第二課時的教學內容!稊祵W課程標準》將負數的認識安排在第二學段“數與代數”的知識體系中,具體目標是: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負數的意義,會用負數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問題。根據這一目標,北師大版新課標數學教材四年級上冊出現了這嶄新的一課《生活中的負數》。從《課標》中可以發現,本課的學習,意在讓學生感受負數與生活之間的聯系,并沒有復雜的概念與計算,知識層次比較淺。我認為,如何充分地展現負數的魅力,激起學生探索的興趣,是教師在設計本課時值得關注的問題。小學四年級學生學習負數,無論知識的積累還是認知水平,都有一定的難度。同學們對正數已經非常熟悉,在本單元第一課時《溫度》的學習的基礎上,四年級學生接觸并簡單了解與正數相對應的負數,可行又具有趣味性和挑戰性,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會非常高。教師要學會“用教材”,而不能僅僅是“教教材”。通過對課本的反復閱讀,我萌發了一個大膽地設想,那就是:改變原有編排,整合學習內容。教材的第一課時僅僅是利用“溫度”這一個情境來初步地認識負數,第二課時才進一步揭示正數和負數的意義,擴充它們在生活中的應用。而我的設想是將這兩部分有機融合,對教材內容進行適當調整,讓學生在第一節課就與負數來一次“親密接觸”,為學生營造出生活活潑、主動求知的學習環境。二、教學策略運用1.創設教學情境,生動呈現教學素材。“教學是藝術”,信息技術整合各種學習資源,輔助數學課堂教學,為創設生動活潑的教學情境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設計教學活動時,科學選用教材中“天氣預報、收支記錄表、比賽記錄表、乘電梯”等教學資源,發揮信息技術的強大功能,巧妙地創設了智力問答的教學情境引導同學們在生動的教學情境中興致勃勃地感受、了解正負數產生的背景及其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教學設計合理、科學、靈活、趣味性強,同時極大地激發、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2.嘗試游戲性學習。游戲性學習是小學課堂教學最有效的方法,教學中,改變傳統的指定學生解決問題的教學反饋方式,采用播報天氣、撥溫度游戲性反饋教學方式,引導同學們愉快、興趣盎然地匯報自己的認識、體會以及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學中兼顧每位學生,公平、合理,趣味性強。3、回歸生活,拓展應用。 “生活中除了課本所講的,還有哪些地方可以用到正數和負數呢?”一石激起千層浪,孩子們似乎打開了“話匣子”,熱烈地交流起來,他們的視角擴展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的說:“家庭的收入可以用正數表示,支出用負數表示”;還有的說“比賽時得分可以用正數、失分用負數”!三、教學環節設計1.第一個學習環節—信息感悟。我特別提供了一組數據,讓學生用喜歡的方式把聽到的數據準確地填在表格中。讓大家說說自己的看法后,我再做出適當的點評。這樣的設計讓兩個數量的相反意義始終凸顯在學生面前,并促使學生不斷地進行有意義的數學思考,直到產生“需要找到一種統一的形式”的內需。這時,負數的概念呼之欲出。 根據對學生學習情況的了解,我預設部分學生會有正負數這種記錄方式。請一位用這種方法的同學說說自己的想法,并及時表揚這位學生——“你用到的符號跟數學家現在用的一摸一樣! 學生感悟正、負數的意義時,體驗了由具體到抽象的符號化、數學化過程,認識也逐漸從模糊到清晰。這樣的過程更讓學生簡約地經歷了人類探索負數的歷程,實現了數學學習的再創造。2.接下來就進入學習的第二個環節——情景建構。我用課件播放中央電視臺某日的天氣預報錄像,要求學生記錄上述信息后,引導學生明白在生活中用溫度計來測量溫度,初步明確零上溫度和零下溫度的不同表示方法。在介紹完溫度計的基本知識后,讓學生動手撥出2℃和-12℃。喚起了更深層面的思考:要在溫度計上表示溫度,首先要確定0℃的位置。使學生明確感悟到:溫度中,0℃是區分零上溫度和零下溫度的分界點,比0℃高的溫度用正數表示,比0℃低則用負數表示。這個環節的設計既讓學生實現了對0的再認識,又突出了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突破了難點。同時,也將正數、負數、零有機地整合到了一個新的概念框架中。在學生理性認識了零上溫度和零下溫度后我再讓學生把手放在冰水里,親身感受溫度。結合學生實際感受,引導學生思考: -2℃和-12℃相比,哪個更冷? 2℃和20℃相比,哪個更熱,并用自己的表情和動作表示出在-12℃下的感受。這樣就體現了生活中學數學的新理念。本環節的設計在于,讓學生體驗在操作、觀察中感悟到“正數比0大,負數比0小”。直觀、具體的思考,把負數大小的比較、絕對值等后續知識很好地滲透進來,溫度計教具突顯出優勢。在上面的教學中,我首先引導學生廣泛舉例,初步明確正、負數的個數是無限的。這時,學生對正、負數集合的認識是淺顯的、體驗是感性的。再適時地引導學生討論:用圓圈把所有的負數或正數都圈起來,要不要把省略號也圈進去呢? 簡單而又巧妙的設問給學生創造了體驗的機會。通過小小的省略號充分體現了無限的觀念、集合的思想,提升了學生的數學思維。3.概念得以建構之后,及時地加以應用提升有助于概念的鞏固和拓展,于是進入到學習的最后環節—應用提升。練習的內容來自課本及學生的舉例。這樣的練習由課內到課外,能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生活中負數的意義。在概念建構的過程中,我引導學生借助氣溫初步理解負數的意義,并在練習中安排各種不同的相反意義的量的實例,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素材。不僅可以調動學生多種感官的參與,而且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了解負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體會負數的學習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更重要的是感悟數學學習的價值,F代教學論認為:學生只有在親身經歷或體驗一種學習過程時,其聰明才智才能得以發揮出來。任何學習都是一種積極主動的建構過程。有這樣一句話:聽見了,忘記了;看見了,記住了;體驗了,理解了。可見讓學生感受數學、經歷數學、體驗數學是學生學習數學的最佳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