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第七冊第二單元《線與角》集體備課
四,教學難點剖析:
第一課時《線的認識》
1,難點的具體表現:認識直線,線段和射線的特征.
2,原因分析:本節課的直線,線段和射線對學生而言是比較抽象的.
3,解決策略:為幫助學生能夠準確把握三線的特征,設計了學生感興趣的動畫情景:孫悟空的金箍棒及電筒等生活資源,讓學生在具體的情景中感悟,體驗,并通過表格清晰地展現三種線之間的區別聯系,幫助學生對所學的知識進行梳理,這樣學生對概念的認識會更加明晰了.
第二課時《平移與平行》
1,難點的具體表現: 利用三角尺和直尺畫平行線.
2,原因分析:學生在平移鉛筆,用直尺畫平行線時,會把握不了:兩條直線之間的距離處處相等的尺度;從而會覺得很難畫.
3,解決策略:積極地為學生自主探究創造條件,讓學生在動手,動口,動腦多種感官協同動作的過程中理解"平行線"的特征后,再引導學生思考和發現如何利用三角尺和直尺畫平行線——以直尺為軌道,用三角尺平移來畫平行線,遇到問題時老師可從旁指導.
第三課時《相交與垂直》
1,難點的具體表現: 建立相交與垂直的概念,會用三角尺畫垂線.
2,原因分析:有些學生能夠根據已有知識經驗由直角想到垂直,但大部分學生對垂直的理解只限于表面的,感性的認識,學生很難體會到"點與線之間垂直的線段最短".
3,解決策略:積極地為學生自主探究創造條件,讓學生在動手,動口,動腦多種感官協同動作的過程中理解"垂直"的概念.例如在探索畫"垂直"的方法之前, 先出示一些相交與垂直的圖形讓學生進行判斷,并探討出判斷垂直的方法之一:可用直角三角板中的直角來驗證.再引導學生自己畫平行線,這時,很多學生會想到用三角板中的直角來畫.同時,老師應提醒大家看清畫垂線的要求:一種是與某條直線垂直,另一種不僅要垂直,還要通過某一點.畫時應看清要求再畫.在學生方法掌握后還適時加點練習,及時進行鞏固,從而突破這一教學難點.
第四課時《旋轉與角》
1,難點的具體表現:認識平角和周角,理解各種角的形成過程和它們之間的關系.
2, 原因分析:有些學生能夠根據已有知識經驗很快認識平角和周角,但一部分學生對平角,周角的認識理解只限于表面的,感性的認識. 3,解決策略:在學生已有銳角,直角與鈍角知識的基礎上,讓學生準備一個簡單的學具,從旋轉入手,充分發揮學生動手,動口,動腦的能力,讓學生自主探究去認識各種角,了解它們之間的關系,知道它們間的變化情況,給每個學生充分辯解,充分展示的機會.
第五課時:《角的度量》
1,難點的具體表現:建立角的各種概念,正確地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大小.
2,原因分析:角的度量演示過程中,一些學生沒有認真觀察交流和總結方法,對量角的方法"點點重合,邊邊重合"沒有理解掌握,以至出現誤差或錯誤.
3,解決策略:教學中時時提醒學生仔細觀察,引導學生交流總結,注重學生動手實踐操作,并舉出幾種常見的錯誤,讓學生判斷說明.
第六課時:《畫角》
1,難點的具體表現:掌握按指定度數畫角的方法.
2,原因分析: 學生對畫法的步驟和重點沒有掌握好.
3,解決策略:要緊密結合上一節學的《角的度量》的要點"點點重合,邊邊重合",通過學生的回憶討論,得到畫角時看度數的方法,再通過老師的引導和學生動手操作,總結出畫法的步驟和重點.
第七課時《練習二》
1,難點的具體表現: 估計角的度數,會折出特殊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