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的認識》說課稿
四.說教學程序
新課標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而動手操作、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為體現這一新理念,本節課我設計了“創設情境,導入新課——探索活動,獲取新知——實踐活動,歸納特征——闖關練習,鞏固新知——拓展創新,感知提升”這五個環節進行教學。教學基本程序如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電腦出示圖案,邊展示邊介紹:斑馬線,探照燈的光線,筆直的鐵軌。
提問:這些線有什么共同的特點?從而導出本節課將要學習的內容。
(二)探索活動,獲取新知
1.認識線段
(1)課件出示火車鐵軌圖和公路人行橫道線的圖,讓學生仔細觀察找它們的不同處。
體會火車鐵軌看不到兩端,而人行橫道線可以看到兩端。
(2)摸、看數學書封面一邊,找到兩端,估計它的長度,測量它的長度。
體會線段有兩個端點,可以度量長度
教師總結出什么是線段。
(3)畫一畫 (引導學生畫線段)
(4)說一說。
指名學生說出線段有什么特征。
(5)讀一讀
提醒學生為了便于表示,通常在線段的兩端加上字母ab,引導學生試讀。
(6)找生活中的線段。
2.認識射線
(1)課件出示射燈發出的光線圖,讓學生觀察并說說這些光線有什么特點?
(2)演示、觀察電筒發出的光線。
讓學生體會射線只有一個端點,可以向一端無限延伸、不可度量長度。
(3)學生自己概括射線的特征。
(4)學生總結射線的表示方法及讀法。
提醒學生注意讀射線要從端點讀起。然后讓學生思考:讀射線有幾種讀法?
(5)找生活中的射線
引導學生說出:激光、探照燈、紅外線、太陽、燈泡等。
師提醒同學們恩澤地球上萬物生靈的太陽發出的光線也是射線。
3.認識直線
(1)建立直線的數學模型
課件演示金箍棒的變長功能。
師提問:孫悟空手中的靜止不動的金箍棒是我們剛才學過的什么線?當金箍棒向兩端直直的無限延伸時呢?就變成了一種新的線——直線。
(2)畫、讀直線
讓學生思考:直線有什么特點?怎么畫?怎么讀呢?再動手試一試,完成后在四人小組內交流。
師巡視發現問題,讓一個四人小組到黑板上板演。
(3)想象鐵路的伸展,體會直線的延伸。
讓學生用兩只手表示直線的延伸嗎,然后閉上眼睛,一邊用動作表示它的延伸,一邊想象它向兩端無限延伸后的情形。
(4)找直線
教師指出:實際上在生活中根本不存在真正的直線,比如當一條筆直的馬路一眼望不到頭向兩端直直的無限延伸時才可以把它近似的看作一條直線。再讓學生想一想,生活中還有哪些類似的例子。
(三) 實踐活動,歸納特征
課件出示線段、射線、直線,讓學生認真觀察它們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或不同的地方。
課件演示:直線向兩端無限延伸;在直線上截取1條線段;一條線段去掉1個端點向一端無限延伸,就可以得到一條射線;線段、射線也是直線的一部分。
(四) 闖關練習,鞏固新知。
課件出示闖關練習:
第一關:猜謎語,打一線的名稱。
1、有始有終(線段)
2、無始無終(直線)
3、有始無終(射線)
第二關:他們誰說對了?
1、小明說:我畫的線段長4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