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的認識》說課稿
一、 說教材1、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北師大版實驗教科書,數學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線與角》 第一課時“線的認識”。
2、教材分析:直線、線段與射線是一組比較抽象的圖形,學生直接感知有一定的困難。教材中安排的“看一看”活動,主要讓學生從現實情境中抽象出直線、線段與射線,然后通過“認一認”活動,體會到它們都是“直直的”,并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這三個圖形的特征。接著,組織學生對直線、線段與射線進行比較,讓學生體會它們之間的區別與聯系。最后通過“試一試”、“量一量”、“看一看”等練習,進一步加深學生對這三種圖形特征的印象。
3、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借助現實情景認識線段、射線、直線。
(2)會用字母正確讀出線段、射線與直線。
情感目標: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感受數學的重要作用。
技能目標:在活動中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4、重點、難點
重點:認識、區分線段、射線與直線。
難點:理解直線與射線的含義。
二、 教法、學法
根據本課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的思維特點,我選擇了以學生操作為主,輔以談話啟發、引導發現、講練結合等方法的優化組合,有效突破教學重點、難點,充分發揮教師的點撥作用,調動學生的能動性,引導他們去學習、探索,從而達到訓練思維、培養能力的目的。在教學中運用了“創設情境——操作活動——建立模型(這節課主要是建立線的模型)——實踐應用”的模式呈現教學內容,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激發學習興趣,從而促進學生積極參與學習過程。
在學法上,選用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動手操作相結合的學習方法,組織學生進行學習。通過操作活動,幫助學生積累經驗,注重學生在操作活動中進行觀察——思考——想象——交流,從而加深學生對這三種線的理性認識。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三、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首先與學生談話:同學們,你們發現生活中哪里有線?讓學生暢所欲言。然后引出課題:線在我們生活中無處不在,有直的, 有彎的,數學中同樣也有直的線和彎的線,今天我們就來研究直直的線。板書“線的認識”。
(二)創設各種情境,讓學生進一步感知直線、線段和射線。
播放課件出示學生熟悉的孫悟空圖片,讓學生說說孫悟空手里的寶貝是什么?在黑板上畫一條直線,代表金箍棒,再在它的兩端分別點一個點,表示金箍棒的兩頭,從而認識線段,并介紹端點,線段有兩個端點。接著追問學生,金箍棒有什么本領?并及時通過動態的演示,把金箍棒的一頭放在地上,讓它向另一個方向延伸,從而認識射線。再在黑板上畫一條線表示金箍棒,一端點上端點,讓它向上變長,讓學生體會它可以變得無限長,我們是畫不完的,所以只畫出它的一部分就可以了。然后讓學生繼續想象,如果把金箍棒橫著拿在手中,它可以向什么方向延伸?讓學生試著到黑板上畫這樣的線,并認識直線。這樣,借助金箍棒的神奇變化,使學生形象地感知三種線的特征,并加深了對“無限延伸”的理解。
接著,充分利用學生生活中的事物,如一扇門、射燈、斑馬線、鐵路等生活中常見的事物,來引導學生進一步探索圖形的特征,從而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