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的認識》說課稿
(三)進一步區分三種線,
在這個環節中我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用課件向學生出示表格,讓他們明確這三種線的特點:端點、延伸情況、與直線的聯系。我先提出小組合作的要求:以四人為一小組共同商討,把商量好的結果填寫在表中。學生在交流活動中找出三種線的聯系與區別,通過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積極參與到交流活動中來,進一步加深他們對這三種線特點的理解,突破了本課的難點。
(四)三種線的讀法
在教學用字母表示直線,射線和線段時,由于前面學生對這幾種線的特征以及端點的概念比較明確了,再讓學生用字母表示,包括射線為什么只能從有端點的一端讀起,學生就會比較容易理解。
本環節我先對線段的讀法作以示范,然后射線和直線的讀法讓學生自己嘗試,并說說為什么射線要從有端點的一端讀起。培養學生自己學習的能力,提高課堂效果。
(五)實踐運用,強化理解。
讓學生自己試一試,過一點能畫多少直線,過兩點呢?
看老虎山到狐貍洞有許多條路,哪一條最短,要求學生獨立。
另外,增加了一些練習,如判斷題:
(1)直線ab長30cm。( )
(2)線段的一端能無限延長。( )
(3)線段cd長5cm。( )
(4)射線的兩端能無限延長。( )
通過練習,讓學生更進一步了解線段、射線、直線的特點,這些內容更有助于學生主動的進行觀察、實驗、猜測、推理和交流等數學活動。
本節課的總體設計是讓學生在觀察生活的基礎上,抽象出三種數學圖形,深刻感悟數學來源于生活;在探究其特征的過程中,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自己的“發現”,使思維能力得到進一步拓展;在判斷正誤的練習中,三種平面圖形的特征更進一步扎根于學生的頭腦中,升華成認知;在“試一試”、“量一量”活動中,讓學生把認識用于解決問題,最終形成技能。整堂課學生學得生動活潑,興趣盎然,既富有挑戰性,又較易達到目標,這樣設計,較高地達成了本課的知識、技能、情感三維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