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單元乘法(第5~8課時)
第五課時 (總5)
教學內容:
練習一中關于計算部分的練習
教學目標:
通過練習,進一步掌握關于計算的知識,包括:(1)口算,要在正確的前提下,有一定的速度;(2)簡便算法,要利用數的特點,進行適當調整,使計算更簡便;(3)筆算,使學生更熟練地掌握三位數乘兩位數的方法。
“鋪地錦”介紹,使學生了解古代的計算方法,產生對計算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教學準備:小黑板等。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這節課我們來復習計算
二、口算:(完成書上的第1題)
老師看好時間,學生統一完成。再校對。
(這里一共有12題,一般的學生應該能在1分鐘內完成。)
三、簡便計算:
上學期我們認識了25×4=100,利用這個算式,我們可以進行一些簡便計算。
一起來找一找,125×( )=1000
指出:125×8=1000,25×4=100,這兩個算式對我們的乘法簡便計算幫助是非常大的。
觀察第6題,以125×16為例:誰能直接算出這題的積?這題可以怎么算?
板書完整的過程:=(125×8)×2
=1000×2
=2000
也就是說,上面的題經過拆分,可以變成下面的題,計算就比較容易。
學生繼續完成另外兩組題。
501×20為什么可以變成500×20+20呢?
(可請學生從乘法意義的角度來說一說,為乘法分配律做準備。)
四、思考題:用1、2、3、4、5這五個數字組成一個兩位數和一個三位數,要使乘積最大,應該是哪兩個數?要使乘積最小呢?
集體商量積最大問題:你有什么大致的思路呢?
(要使積最大,最高位上肯定分別應該是最大的兩個數字4和5,低位上的數字應盡可能小。)
學生嘗試找一找,老師依次把找到的算式板書,要求學生看板書繼續找積更大的,一直到大家一直認可為止。最后答案是431×52
找一找這個算式有什么特點?
類似的方法找到積最小的算式:245×13
五、介紹“鋪地錦”,先大家一起看書上的解答,交流是否能看懂?具體怎么算?
再完成書上留下的計算。
補充:如果你感興趣這種方法,可以(1)繼續出題再算;(2)想想這又是為什么?
六、全課總結
七、布置作業:
練習一第2題
第六課時 (總6)
教學內容:
練習一中解決實際問題的練習題。
教學目標:
通過練習,使學生進一步掌握一些常見實際問題的數量關系,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在具體的運算中,選擇合適的算法,培養學生靈活解答的習慣和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準備:小黑板等。
教學過程:
揭示課題:這節課我們來完成書上的解決實際問題。
一、“大約”問題:
1、學生讀第3題。讀完后問:這里的“140名”是一個怎么樣的數?為什么?
(近似數,這個數據只是一個大致情況,沒必要也不可能每一分鐘都正好是140名。相反的,我們全班人數50人,這“50”就是一個精確數。)
指出:正是因為信息給的數據本身是一個近似數,所以算出的結果也是一個近似數,問題就說成了“每小時大約有多少名嬰兒出生?”這題在解答的時候要不要用“≈”?
學生列式解答,觀察算式,你覺得這題在計算的時候用什么方法比較合適?(口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