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遇應用題
教案
教學目的:1.使學生在掌握行程問題基本數量關系的基礎上,初步理解相遇問題的運動特點,數量關系和解題思路,并能解答較簡單的相關問題。2.在動手操作中培養學生“實踐第一”的唯物主義觀點。 教學準備:每個學生準備一個小英或小強的模型。 教學過程 : 一、復習 1.啟發談話:課前發給每個同學一個小人,坐左邊的同學就當小強,右邊的同學當小麗。 2.當小強的同學讀出小強身上寫的字:“小強每分走60米”,教師給出一個已知條件“4分鐘”指名編出一步計算的乘法應用題并列式。60×4=240(米) 3.當小麗的同學讀出小麗身上寫的字:“小麗每分走70米”,教師給出一個已知條件“4分鐘”指名編出一步計算的乘法應用題并列式。70×4=280(米) 4.比較兩個算式后復習數量關系:小強每分走60米,小麗每分走70米,我們都可以叫什么?(速度)4分鐘呢?(時間)240米和280米呢?(路程) 板書: 速度 時間 路程 通過兩個式子和過去學過的知識,我們能不能得到三個量的關系呢?指名說出三個數量關系式: 速度×時間=路程 路程÷速度=時間 路程÷時間=速度
二.新課 1.揭示課題 以前我們學習的都是一個物體單獨運動,這節課我們將一起學習如果兩個物體從不同的位置,同時的,相對的運動走來,你們想一下最后會怎樣?(相遇) 所以這節課我們就要。 2.學生實踐 第一次:學生手拿模型,從各自的桌角向對方走來,使學生初步體會相遇的概念。 第二次:讓學生再操作,加深理解,使學生體會到兩個人不可能在桌子的正中間相遇,明白應該在靠近哪一邊相遇。 第三次:學生實踐:不在桌子中間相遇。 第四次:要求學生在教師喊完4分鐘后的時刻相遇。讓學生實踐。 第五次:發現學生每分鐘走的速度不平均,要求學生每分鐘的速度平均,學生實踐。 第六次:要求學生邊走邊在教師喊出第1分鐘時,當小強的同學喊60米,喊出第2分鐘時,喊60米,依此類推。小麗也一樣。 第七次:要求學生邊走邊在教師喊出第1分鐘時,學生喊出小強和小麗每分鐘共走的米數130米,喊出第2分鐘時,喊130米,依此類推。 3.師生共同編題 教師:我們將剛才的活動過程 一起來編一道應用題。老師說一句,同學說一句。 教師板書出第一句:小強和小麗同時從自己家里走向學校。 引導學生找出這句的關鍵字:同時 從自己家里走向學校(相對) 鼓勵學生說出第二.三句:小強每分走60米.小麗每分走70米。 編出第二.三句:小強每分走60米,小麗每分走70米。 第四句鼓勵學生說出:經過4分,兩人在校門口相遇。 問題:由學生自己自由提出:如果學生說出:“他們一共行多少米?“教師可說明:他一共行的米數實際就是兩家的距離。 整題編出后,請一名同學讀一遍。 4.學生解題 通過讓同桌再合作實踐一到兩遍后,畫出線段圖并動筆解題。 要求:分步綜合都可以,但最好用綜合。 學生解答后,分別請兩名列式不一樣的同學解答。 第一種:60×4+70×4 第一種 (60+70)×4 =240+280 =130×4. =520(米) =520(米) 5.集體講評 第一種解法:學生說出理由后,媒體演示。 學生分別說出每一步是求什么的后,運用速度×時間=路程的數量關系解釋。 第二種解法:學生說出理由后,媒體演示。 教師提問:(1)60是什么?70是什么?那么60+70又題求什么?(小強的速度,小麗的速度,他們在一分鐘里共走的路程) (2)60+70是他們在幾分鐘里面走的?(1分鐘) (3)那么在4分鐘里面他們一共走了幾個這樣速度?(4個) (4)為什么要乘以4?(因為他們共走了4分鐘) (5)通過讓學生再說一遍60+70求的是什么,從而共同概括出兩車的速度的總和叫做速度和。 (6)分別請幾個學生說一說什么叫速度和。 (7)在(60+70)的上面板書速度和,在4上面板書時間,270的上面板書路程。 (8)讓學生觀察后,得出速度和,時間,路程三個量的關系式。 學生說出:速度和×時間=路程 路程÷時間=速度和 路程÷速度和=時間 (9)理解4分鐘到底是誰走的? a.小強走了幾分鐘?(4分鐘) b.小麗走了幾分鐘?(4分鐘) c.他們一共走了幾分鐘?(使學生明白他們是同時出發,又同時相遇)通過舉例讓學生加深理解。 三.擴展思維 為了讓學生加深理解可以出以下一種做法,看一看是不是正確? 60+60+60+60+70+70+70+70 并讓學生指出 60+60+60+60和70+70+70+70各是代表乘法算式的哪一部份?(60×4,70×4) 四.鞏固練習 課本151頁做一做的第二題。 五.擴散練習(學生任選一題) 1、課本第151頁做一做的“第一題”。 2、課本第153頁練習三十三第3題。 六.作業 練習三十二的第1.2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