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四邊形和梯形單元分析
一、教學內容本單元是認識平行四邊形和梯形,這是在學生認識一些平面圖形,包括直觀認識過平行四邊形之后,主要以平行線的認識為基礎學習的。掌握這部分內容,是進一步學習這些圖形面積計算的基礎,內容分兩段安排:第一段例1、例2,認識平行四邊形及其特征;第二段例3、例4,認識梯形和梯形的特征。
二、教材編寫特點和教學建議
1.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認識相應的圖形及各部分名稱
◆感知實例 → 形成表象 → 做出圖形 → 抽象圖形
認識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過程,與建立三角形概念一樣,是從感知形成表象、到抽象圖形建立概念這樣的過程。如p43例題,先讓學生觀察生活里的平行四邊形,再舉出一些實例,使學生形成平行四邊形的表象,然后根據形成的表象做出一個平行四邊形,進一步感受平行四邊形的特點,在此基礎上抽象出平行四邊形的圖形,讓學生認識平行四邊形。p46例題安排與此相同,讓學生經歷由具體感知形成表象,再在做梯形基礎上抽象出梯形的圖形,由此讓學生認識梯形的特征。
◆測量平行線間距離 → 認識高和底 →介紹相關名稱 → 量相應長度加深認識
教材p44例題是認識平行四邊形的高和底,先讓學生量平行線間的距離,感受所量的線段所在位置,再通過描述相應的線段的位置特點,揭示平行四邊形的高與它對應的底的概念。“試一試”通過量不同位置的底及相應的高,進一步認識:不管平行四邊形的位置如何,只要是平行四邊形一邊上的點到對邊的垂直線段,就是平行四邊形的高,這條對邊就是平行四邊形的底,了解它們相互之間的對應關系。p47例題教學梯形的高,同樣是先量平行的一組對邊之間的距離,認識底和高,并介紹梯形的各條邊的名稱,使學生知道梯形的上底、下底和腰。“試一試”也是通過量不同位置梯形的高,加深對梯形高的認識,體會在梯形中,只要是從上底到下底的垂直線段就是梯形的高。
◆通過測量,感知、認識等腰梯形
在p47例題里認識等腰梯形時,主要讓學生量一量兩條腰的長度,感受長度相等的特點,在此基礎上說明這樣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2.引導學生自主探索、發現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特征
◆留給學生探究平行四邊形特征的空間
教材對認識平行四邊形特征的安排,主要引導學生自主探究 → 發現特征 → 交流方法 →獲得經驗。p43的例題在得出圖形以后,提出問題啟發學生自己探究平行四邊形邊的特點。教學時應該由學生自己觀察、實踐,發現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然后組織交流,使學生知道平行四邊形的兩組對邊分別互相平行。并且通過交流,使學生體會確認結論的方法是通過觀察和檢驗,獲得認識圖形特征的經驗。
◆通過比較突出梯形的本質屬性
在認識梯形特征時,主要讓學生比較梯形和平行四邊形 → 認識梯形的本質屬性。教材得出梯形圖形后,把它和平行四邊形進行比較,讓學生找出兩者的區別,使學生認識只有一組對邊平行的四邊形是梯形,理解它的本質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