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單元:平行四邊形和梯形
教學內容:垂直與平行,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認識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垂直與平行的概念,會用直尺、三角尺畫垂線和平行線。
2、使學生掌握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特征。
3、通過多種活動使學生逐步形成空間觀念,進一步體會幾何圖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教學重點:垂直與平行的概念,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特征。
教學難點:畫垂線、畫平行線、畫長方形和正方形、畫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高。
教學關鍵:加強作圖的訓練和指導,重視作圖能力的培養。
第一課時垂直與平行的概念
教學內容:64頁的例1,做一做及練習十一的第1、2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垂直與平行的概念。
2.使學生體會垂直與平行在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
教學重點:垂直與平行的概念。
教學難點:理解“同一平面”的含義。
教學用具:投影儀、直尺、三角板等。
教學過程設計
一、組織活動,引發問題
1.揭示課題
2、學習動手操作
什么是垂直?什么是平行?先請每一個同學自己在白紙上畫兩條直線。
學生動手畫,師巡視,讓學生在小組里說一說自己所畫的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
3、反饋結果
師:你們所畫的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一樣嗎?
生:不一樣。
師:說一說怎么不一樣。
二、研究問題,揭示概念
1、 出示:
2、分類比較
師:現在我們把這四幅圖進行分類,你說應該按什么樣的標準進行分類呢?
生:看是否相交來分類。(學生可能會把看成是不相交的)
在這種情況下,應組織學生討論:圖中的兩條直線是否相交?
教師引導提問:所畫兩條是什么線?直線有什么特征?根據學生的回答,師把兩條直線進行延長至相交。
3、揭示概念:
教師引導學生對相交和步相交的情況進行觀察和討論。
不相交:通過觀察、想象,學生體會“永不相交”這是可呈現平行線概念:在同一平面內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叫做平行,也可以說這兩條直線互相平行。
“同一平面”:可以借“不同一平面”作比較,幫助學生理解,這里的平面是可以無限擴大的,
相交:測量相交直線所組成的角的度數,發現垂線所夾角的特征,出現垂線概念:如果兩條直線相交成直角,就說這兩條直線互相垂直,其中一條直線叫做另一條直線的垂線,這兩條直線的交點叫做垂足。
三、課堂活動,應用知識
1. 讓學生舉例說一說生活中見到過哪些平行和垂直的現象。
2、教師借助桌子一角(長、寬、高的交點),說明三條邊的位置關系。
3、 65頁做一做的第2題。
四、鞏固練習
課內外作業: 練習十一第1、2題。
課后反饋
第二課時畫垂線
教學內容: 66頁的例2、練習十一第3、4題的相應小題,第 5、6題。
教學目的:
1、使學生掌握過直線上一點作直線的垂線和過直線外一點作直線的垂線的方法。
2、理解點到直線的距離的概念,明白從直線外一點到這條直線所畫的垂直線段最短。
教學難點:垂線的畫法。
教學難點:理解“點到直線的距離”的概念。
教學關鍵:加強指導,操作訓練。
教具準備:大三角板,實物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引入新課
1、讓學生畫兩條互相垂直的直線。
學生獨立畫,師巡視。說一說:哪一條直線是哪一條直線的垂線,什么是垂足,在哪里?展示學生畫的。
2、揭題
二、組織活動,探索新知
教學例2
1、教師演示畫垂線。
過直線上一點畫這條直線的垂線:教師按照畫垂線的方法步驟演示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