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平行四邊形和梯形 全單元教學設計
1、本單元教材內容
垂直與平行
例1.認識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特殊位置關系:平行和垂直。
例2.學習畫垂線,認識“點到直線的距離”。
例3.學習畫平行線,理解“平行線”之間的距離處處相等。
平行四邊形和梯形
例1.把四邊形分類,概括出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特征,探討平行四邊形和長方形、正方形的關系
例2.認識平行四邊形的不穩定性,認識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學習畫高,梯形的各部分名稱。
2、重難點、關鍵
重點:垂直與平行的概念;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特征。
難點:畫垂線、畫平行線、畫長方形和正方形、畫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高。
關鍵:加強作圖的訓練和指導,重視作圖能力的培養。
3、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垂直與平行的概念,會用直尺、三角尺畫垂線和平行線。
(2)使學生掌握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特征。
(3)通過多種活動使學生逐步形成空間觀念,進一步體會幾何圖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4、課時劃分
6課時
(1)垂直與平行 3課時左右
(2)平行四邊形和梯形 3課時左右
4、1 認識垂直和平行
教學內容:小學數學第7冊p64-65例一、做一做及相應練習。
教學目標:●讓學生結合生活情境,通過自主探究活動,初步認識平行、垂直。
●通過討論交流,使學生獨立思考能力與合作精神得到和諧發展。
●在比較、分析、綜合的觀察與思維中滲透分類的思想方法。
●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習慣,體會數學的應用與美感,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自信心。
教學重、難點: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究活動,初步認識平行與垂直。
教具準備:鉛筆、小棒、量角器、三角板、直尺、手工紙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提出問題:兩根鉛筆落在地上后可能會形成哪些圖形?
二、探索比較,掌握特征
(一)動手操作,反饋展示
1、獨立思考,把可能出現的圖形用鉛筆擺一擺,小組討論,一共有幾種擺法?組長做記錄,畫于紙上。
2、教師巡視,參與討論,了解情況。
3、集中顯示典型圖形,強化圖形表征。
(1)一小組到投影儀下展示其記錄單。
(2)除了這幾種情況,其他小組還有補充嗎?
(二)小組討論交流,探索特征
1、這些圖形,同學們能不能對它們進行分類呢?可以分成幾類?為什么這樣分?(生自由發言)
2、師引導根據研究需要,按照“相交”和“不相交”的標準進行分類。將學生的分類結果畫在黑板上。
不相交: 相交:
3、師: 不相交的兩條直線畫長一些會怎樣?量一量兩條相交直線做組成的角分別是多少度?
4、由小組同學在原記錄單上動手合作操作,并進行討論、匯報。
5、師生共同總結:不相交的兩條直線畫長一些仍不相交,這兩條直線叫平行線,也可以說它們相互平行;相交的兩條直線形成的四個角,如果都是90度,就說這兩條直線相互垂直,其中一條叫另外一條的垂線,這兩條直線的焦點叫做垂足。
6、生齊讀p65平行和垂直概念,并畫下來。
7、今天我們就要一起來認識認識平行與垂直。(揭示課題)
三、解釋應用,鞏固新知
1、我們天天都在和垂線與平行線打交道:書本面相鄰的兩邊是互相垂直的,相對的兩邊是互相平行的。
2、p64主題圖,找一找,圖上有哪些平行和垂直的現象?
3、做一做1 找一找、想一想還有哪些物體的邊是互相垂直的,哪些物體的邊是互相平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