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單元乘法(第1~4課時教案)
2、完成第1題
讓學生在作業本上寫出豎式進行筆算,算完后指名說說得數。
3、做“想想做做”第3題
組織學生討論:怎樣列豎式計算可以方便一些?
指出:用豎式計算類似的題目時,通過交換兩個乘數的位置能使筆算方便一些。
4、做“想想做做”第4題
讓學生讀題,指名說題意。
提問:要求算出每種水果各賣了多少元,就是要算出總價,總價是怎樣計算的?
(板書:數量×單價=總價)
學生列式計算,寫在作業本上。
五、總結:
(1)用兩位數的個位和十位上的數依次分別去乘三位數;
(2)用兩位數哪一位上的數去乘,乘得的數的末位就和那一位對齊;
(3)把兩次乘得的數加起來。
六、布置作業
“想想做做”第3題
板書設計: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
筆算:144×15 (學生板演)
第二課時(總2)
教學內容: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2) 教材第2-3頁
教學目標:
通過練習,進一步掌握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提高計算的正確率。并能解決一些相關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難點:提高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進一步熟悉中間有0的乘法。
教學準備:小黑板等
教學過程:
一、復習:
昨天我們學習的三位數乘兩位數,主要錯誤有兩種:一是進位問題,二是乘數中間有0。
分別板書:845×37 604×28
第一題:(師生共同完成)這題的數都比較大,多次需要進位,大家在做的時候,有的不知道進位該寫在什么地方?我們可以把每次的進位有序地寫在旁邊(邊算邊示范,其他學生照樣子寫)算完后,指出:這樣記一記,就可以更清楚了。
補充:如果算式是要算37×845,你覺得豎式可以怎么寫?為什么?
通過兩個豎式的對比,使學生清楚原來的寫法要乘3次,交換以后的算法只要乘2次,還是交換以后的算法比較簡便。
指出:三位數和兩位數乘的時候,為了計算的簡便,我們更習慣于把位數多的乘數寫在上面。
第2題,先讓學生算,算完后分別說說兩次乘得的結果。問:這里都需要和0乘,為什么一個結果中有0,而另一個結果中沒有0呢?
通過交流使學生明白:當個位上需要進位時,這個0就被進上來的數取代了;當個位上乘的結果不需要進位時,0還是有的。
二、口算練習
“想想做做”第5題
比一比誰做得又快又準確。(學生在書上獨立完成。)
指名學生口答。
交流:這些題你算的時候有什么竅門么?(可以先不考慮后面的0,算出結果后再添上幾個0)
問:第一組題下面2題為什么得數會一樣呢?
三、解決實際問題:
1、“想想做做”第7題:
讀題,問:你有疑問么?(可能會有學生提出為什么汽車的速度慢但需要的時間還少呢?)可讓別的學生幫忙解答這個疑問。(說明:雖然都是從北京到上海,但實際路程的長度是不同的)
分別列式算出兩條路的長度。
交流后明確:“速度×時間=路程”
2、第8題
讀題,解讀“人均月收入”和“人均年收入”的含義
學生選擇必要的信息解決問題。
3、第9題:
讀題后讓學生說說自己準備如何解答?(可以分別用乘和減兩種方法,這里可能更多的會考慮用乘法)學生列式解答,在交流的時候主要要讓學生說完整的解答過程。
4、第10題:
學生讀題看圖了解題目所提供的信息及要解決的問題。
幫助學生理解:“已賣出的”要按“每個16元”計算,而“剩下的”要按“每個13元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