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四年級數學上冊第三單元 乘法教案
生:我們小組舉的例子是(15×25)×4和15×(25×4),計算的結果也是相同的。……
師:從剛才大家所舉的例子來看,每一組的結果都是相同的。那么從這一過程中,你能發現乘法運算中的規律嗎?
學生概括:乘法運算中三個數相乘,可以先算前兩個數,再把所得的積與第三個數相乘,也可以先算后兩個數,所得的積再與第一個數相乘。
3、用字母表示定律
師:這個同學概括得真好。如果用a,b,c表示三個數,你能寫出發現的規律嗎?
學生用字母表示:(a×b)×c=a×(b×c)。
師:這就是乘法結合律。請大家想一想,我們是怎樣發現乘法結合律的。
師:老師把同學們所說的過程表示出來就是,發現問題、舉例驗證、概括規律。這就是我們發現規律的過程。
4、乘法結合律的應用。
想一想,計算43×25×4怎樣最簡便,應用了什么定律。
三、介紹小知識
學生閱讀教材47頁的“你知道嗎”。
教學反思
探索與發現(三)
乘法分配律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探究和理解乘法分配律。
2.培養學生根據具體情況,選擇算法的意識與能力,發展思維的靈活性。
3.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能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難點:
1、乘法分配律的意義和應用。
2、 乘法分配律的反應用。
教學準備:課件、口算題、10個紅圓片、6個白圓片。
教學過程:
一、設疑導入
師: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了乘法結合律和乘法交換律。誰來說一說,掌握乘法結合律和乘法交換律有什么作用?
生:可以使計算簡便。
師:同意嗎?(同意。)接下來我們做幾道口算題,看誰做得又對又快。其他同學快速判斷。(生口算。)
今天我們在一起去探索,尋找新的發現。
【設計意圖:這樣開門見山的導入,不但可以鞏固舊知,為新課作鋪墊,而且當學生快速口算到新課題時,會出現一種戛然而止的效果,出現問題情境,從而自然導入新課。】
三、 探究發現
1.動手操作,按要求擺學具
每行擺5個紅圓片,3個白圓片,擺了2行,共擺了多少個圓片?
學生思考怎樣計算,得出以下兩種解法:
(5+3)×2或5×2+3×2
師:觀察這兩個算式,你發現了什么?(兩個算式的結果相同。)說明這兩個算式關系是什么?(相等。)
師:算式,看看算式的左邊和右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處?
那是不是所有的兩個數的和同一個數相乘的算式都可以這樣計算呢?通過這一個例子能下結論嗎?(不能。)那怎么辦?(再舉幾個例子。)好,下面請每個同學再舉幾個這樣的例子,看看是不是所有的兩個數的和同一個數相乘都可以這樣計算?
(學生計算,并匯報。)
師:由于時間關系,老師就寫到這里,通過舉例我們可以發現,兩個數的和同一個數相乘都可以這樣計算。有沒有舉出例子不能這樣計算的?(沒有。)一個例子不能說明問題,我們全班同學舉了這么多例子,我們都得到了同樣的結論。下面請同學們觀察黑板上的幾組等式,看看你們得到的結論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