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教學實錄
生:中華不振。(板書:中華不振)
三、品讀課文,感受不振
師:哪些地方寫出中華不振?同學們默讀課文,把課文中最能表現中華不振的地方畫下來。(不要滿足于找到一處地方,盡量把課文讀完,聯系起來考慮)
師:你找到了體現中華不振的語句了。你的第一感受是什么?
生:(讀找到的語句,第八自然段)我挺生氣的。
生:(讀找到的語句,第七自然段)我有點難受。
師:同學們,親眼目睹這樣的事情我們怎能不氣憤,但在當時落后的中國這樣的事情,何止這一件,兩件。。課件出示:①當時人們生活凄慘的照片;②華人與狗不得入內;③火燒圓明園的視頻)
資料介紹:看,由于清政府的腐敗無能,割地賠款,讓我們的國人生活得多么凄慘!這些欺負我們的外國人還在我們的土地上租地,建公園,不但不讓國人進入,反而在公園門口,掛出了這樣一塊刺目的牌子:“華人與狗不準入內!”這樣欺侮我們還不夠,1860年10月6日,英法聯軍侵入北京,闖進圓明園。他們能拿的拿,拿不動的牲口搬,搬不走在的任意毀掉。為了銷毀罪證他們還在園里放火。大火連燒三天,我國這一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就這樣化成了一片灰燼。這至今仍是我們中國的奇恥大辱。同學們,這些都是——中華不振哪!
師:同學們,相信你們此時已經難以抑制自己的憤怒,快在小組內和你的伙伴說出你此時的感受,再帶著這樣的感受讀讀你剛才畫的句子。
師:哪組愿意來匯報,先說說你的感受,再讀文。
生:我們組剛才看到這段資料后的感受是十分氣憤,這太欺負人了,我真想揍他們呀!
師:你們帶著這樣的感受讀文吧!
生讀第七段。
師:哪兒讓你感受了中華不振?
生:在第一句,我看到了“闖”字,這是我們的地方,為什么還得闖啊,這是中華不振!
師:那換成“走”行不行?
生:不行,“走”不能說明當時租界不讓我們中國人隨便進去。
師:你們很會讀書,一個很好的讀書的方法就是抓住其中關鍵詞去細細地品味,把這些詞讀到心里去。還有哪能看出來?
生:我從“這里和別處大不相同……”看出來。
師:同學們,來讓我們看看租界到底是個什么地方?(出示課件)這是——?(普通百姓生活的地方)比較一下,分別用一個詞形容租界和普通百姓生活的地方?
生:天壤之別。
師:是啊,此時你的感受。
生:實在太令人氣憤了。
師:帶著這樣的感受齊讀這一段。
師:還有哪讓你感受到中華不振了?哪個組繼續匯報。
生:我們組剛才看到了那些外國人把我們國家但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都燒毀了,我簡直看不下去了,恨不得狠狠揍他們!
師:那你們讀文吧!
生讀第八段。
師:我發現有幾乎每個同學都畫了這令人揪心的一幕。讀了這段話,哪些人深深地印在了你的腦海里?讓你感受到了中華不振?請你用這樣的句子說一說。
出示:他(她)本應該 ,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