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詩詞三首(獨坐敬亭山,望洞庭,憶江南)
李白《獨坐敬亭山》鑒賞
獨坐敬亭山
李白
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敬亭山在宣州(治所在今安徽宣城),宣州是六朝以來江南名郡,大詩人如謝靈運,謝朓等曾在這里做過太守.李白一生凡七游宣城,這首五絕作于天寶十二載 (753)秋游宣州時,距他被迫于天寶三載離開長安已有整整十年時間了.長期飄泊生活,使李白飽嘗了人間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態炎涼,從而加深了對現實的不滿,增添了孤寂之感.此詩寫獨坐敬亭山時的情趣,正是詩人帶著懷才不遇而產生的孤獨與寂寞的感情,到大自然懷抱中尋求安慰的生活寫照.
前二句"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看似寫眼前之景,其實,把孤獨之感寫盡了:天上幾只鳥兒高飛遠去,直至無影無蹤;寥廓的長空還有一片白云,卻也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飄越遠,似乎世間萬物都在厭棄詩人."盡閑"兩個字,把讀者引入一個"靜"的境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鳥的喧鬧聲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靜;在翻滾的厚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別的清幽平靜.因此,這兩句是寫"動"見"靜",以"動"襯"靜".這種"靜",正烘托出詩人心靈的孤獨和寂寞.這種生動形象的寫法,能給讀者以聯想,并且暗示了詩人在敬亭山游覽觀望之久,勾畫出他"獨坐"出神的形象,為下聯"相看兩不厭"作了鋪墊.
詩的下半運用擬人手法寫詩人對敬亭山的喜愛.鳥飛云去之后,靜悄悄地只剩下詩人和敬亭山了.詩人凝視著秀麗的敬亭山,而敬亭山似乎也在一動不動地看著詩人.這使詩人很動情-世界上大概只有它還愿和我作伴吧 "相看兩不厭"表達了詩人與敬亭山之間的深厚感情."相兩"二字同義重復,把詩人與敬亭山緊緊地聯在一起,表現出強烈的感情.結句中"只有"兩字也是經過錘煉的,更突出詩人對敬亭山的喜愛."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鳥飛云去又何足掛齒!這兩句詩所創造的意境仍然是"靜"的,表面看來,是寫了詩人與敬亭山相對而視,脈脈含情.實際上,詩人愈是寫山的"有情",愈是表現出人的"無情";而他那橫遭冷遇,寂寞凄涼的處境,也就在這靜謐的場面中透露出來了.
"靜"是全詩的血脈.這首平淡恬靜的詩之所以如此動人,就在于詩人的思想感情與自然景物的高度融合而創造出來的"寂靜"的境界,無怪乎沈德潛在《唐詩別裁》中要夸這首詩是"傳'獨坐'之神"了.
2,桂林山水 教學設計
一,導入課文,學習首節.
1,人們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甲"是什么意思 請用自己的話說一說"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意思.
2,為什么人們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呢 桂林的山水到底有什么特別之處呢 下面我們就一同去桂林游覽一下,讓我們一起走近桂林的山,走近桂林的水,相信游完后,你會有一個滿意的答案的.
二,初步感知桂林的山水.
先讓我們伴著優美的音樂,來欣賞一組精彩的桂林山水圖片.
演示:"配樂欣賞".
欣賞同時教師做以下文字說明:桂林的山美,水也美,瞧!青山浮水,綠水映山,這山,這水是那么和諧地結合在一起,共同構成了桂林甲天下的美景.
這是螺螄山,它多像是一只倒扣著的大海螺啊!
象山的夜景多美麗啊!
這是蘋果山,它像不像一只又大又圓的蘋果.
煙雨朦朧的漓江,又是另一番景象.
這是雪獅嶺,一只多么偉武的大獅子啊,仔細看它的眉眼都依稀可辨呢!
綠山綠水,讓人覺得好像走進了仙境.
嗬!一只多么逼真的大駱駝!
美麗的象山,它可是桂林的象征喲!
二,加深對山水特點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