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金幣
教學目標:1、文章通過父親三次扔金幣讓兒子明白勞動才會換取金錢的道理;
2、通過學習讓同學們明白只有親手創造的財富才會珍惜的道理,從小給同學們樹立正確對待金錢的觀念。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千百年來,金錢一直是人們最熱衷議論的話題之一。“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是中國的古訓,“錢不是萬能的,但沒錢是萬萬不能的”是現代人的說法,“有錢能使鬼推磨”是另一部分人的人生哲學。你還知道哪些有關金錢的名言呢?你能說說錢能做什么嗎?
2、大家都知道父母最愛自己的孩子,可是有一位父親卻打算將所有的財產送與別人,而決不留給自己的兒子,這是為什么呢?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一枚金幣》。
二、品讀課文,感受人物的感情,明白道理
1、自由讀課文,完成表格,質疑
2、帶著問題再讀課文,劃出重點詞語,標出對你觸動很深的詞句。
3、同桌交流
4、議議、說說、讀讀
⑴、兒子一共交給父親幾枚金幣呢?(三枚)。父親是怎樣對待兒子交給他的這三枚金幣的?(把它扔進火里。)父親為什么要這樣做?(因為父親認為這金幣不是兒子自己掙來的。)
⑵前兩次父親扔掉兒子的金幣,兒子只是笑笑而已,為什么第三次金幣被父親扔掉兒子就“受不了”?(因為是兒子辛辛苦苦掙來的。)哪些句子體現了兒子掙錢的辛苦?
⑶當辛苦掙來的錢被父親扔掉后,兒子是怎樣的心情?(傷心與氣憤)那么,我們應該怎樣讀兒子的話呢?指導朗讀。
⑷課文中有幾處“受不了”?分別是誰“受不了”?兒子“受不了”是因為辛苦掙來的錢被父親扔掉,那么,父親為什么“受不了”呢?是呀,父親因為兒子不愿掙錢,只會花錢,是個無用的人,因此非常失望痛苦,你能讀出父親的這種心情嗎?指導朗讀。
⑸老人三次扔金幣,想讓兒子明白什么道理?(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三、拓展延伸
1、此時此刻,你想對故事中的人物說些什么?
2、老師也想對這個兒子、對你們說:世間沒有一種具有真正價值的東西,可以不經過艱苦、辛勤的勞動而能夠得到的。
——愛迪生
3、同學們,你們存了不少壓歲錢,你將怎樣花這些錢呢?
四、作業
續寫課文
板書
一枚金幣
珍惜自己的勞動成果
珍惜別人的勞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