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飛機遇險的時候
二、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5分鐘)
1、聽錄音,思考: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主人翁是誰?
2、出示小黑板,討論填空:
( )時期,( )從( )乘飛機到( )去,當飛機( ),( )把自己的( )讓給( )。
三、分段(7分鐘)
1、復習“單元提示”,說說寫事的文章怎樣分段。
2、自由讀課文,標出自然段并思考:
(1)介紹事情起因、經過、結果各是哪幾個自然段?起因、經過、結果又各是什么?
(2)嘗試給課文分段。
3、交流,說說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各是什么
起因 飛機遇到了一股強烈的寒流
經過 周恩來把傘包讓給小揚眉
結果 飛機沖出寒流的包圍
四、學習課文第一段(1、2自然段)(20分鐘)
1、指名讀第1自然段,說說你明白了什么?
(時間:抗日戰爭時期 地點:從延安到重慶的飛機上 人物:周恩來、飛機上的工作人員、小揚眉)
2、說說第1自然段段意。
3、默讀第2自然段,完成下列要求:
(1)讀準字音,想想詞義。
(2)找出介紹飛機上各部分名稱的詞語,并試圖畫出飛機的簡筆畫,標出各部分的名稱。
(3)讀讀這一自然段有幾句話,想想先后順序能不能調換?
4、討論交流:
(1)請學生到黑板上畫出飛機的簡筆畫,標出各部分的名稱,了解“機翼、螺旋槳、機身、艙門”等。
(2)第2自然段是按事情發展順序寫的,不能調換。
(3)再讀課文,找一找:哪些詞句寫出了遇險時情況的危急?(3——6句)(結合理解詞義)
(4)朗讀指導。
(5)引讀第7句:在緊急情況下,機長采取了措施——
5、自由讀第2自然段,讀出“遇險前后”不同的語氣。
6、指名說說第2自然段的段意。
7、把兩段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
五、作業:(5分鐘)
1、抄寫字詞,并完成作業本上第1題。
2、摘錄第2自然段中的重點詞句。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第3、4、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2、能在括號里填上恰當的詞語,能寫出帶點詞語的反義詞。
3、從周恩來讓傘包的動人事跡中,感受到周總理的品質高大、偉大。
(二)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導入新課。(3分鐘)
1、形近字組詞。
疆( )驚( )槳( )桶( )
僵( )掠( )獎( )涌( )
2、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什么?起因、經過、結果各是什么?
導入:這節課,我們要學習課文第二段,看看當飛機遇險的時候,人們是怎么做的?
二、學習課文第二段。(20分鐘)
1、帶著課后問題自學第3自然段:小揚眉沒有傘包,周恩來是怎樣對待的?
劃出有關的詞句,想想從中你明白了什么?
2、交流:
重點詞語:立刻站起來 幾步跨到 馬上解下 親切鼓勵
人物品質:把生的希望讓給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
3、看圖:說說周恩來在干什么?齊讀書上的句子。
找出“困難”、“危險”的反義詞。
4、有感情地朗讀第3自然段,說這一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5、指名讀第4自然段,想想這一段中的詞句又反映了周恩來同志什么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