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飛機遇險的時候
(3)討論:這是一種什么精神?(舍己為人)
(4)齊讀第2句話。
4.比較第二組句子。
(1)出示句子。
周恩來同志解下自己的傘包給小楊眉背上,還說:“孩子,不要哭,要像你爸爸那樣勇敢、堅強,同困難和危險作斗爭!”
周恩來同志馬上解下自己的傘包給小楊眉背上,還親切地鼓勵她說:“孩子,不要哭,要像你爸爸那樣勇敢堅強,同困難和危險作斗爭!”
(2)哪一句寫得好?為什么?
第2句話是從神態和動作語言上反映了周恩來同志在危險關頭毫不猶豫地把生的希望送給別人。“馬上解下”說明周恩來同志動作迅速,沒有絲毫猶豫。“親切地鼓勵”說明周恩來同志在危急關頭沉著冷靜。
(3)指名讀句子,體會情感。
(4)討論:這時候誰最危險?周恩來同志在危急關頭仍然親切地關心別人,這是一種什么精神?(臨危不懼、無私無畏)
(四)學習第4自然段。
1.學生自讀課文,提出不懂的問題。
(1)為什么別人要把傘包讓給周恩來同志,而周恩來同志卻用命令的口吻拒絕了?
對這個問題教師應引導學生從兩方面理解:
一是同志們熱愛他,真誠地讓給他傘包,此時單*勸說是不會發生作用的。二是周恩來同志為了人民的利益甘愿犧牲自己的態度是堅決的。這時周恩來同志用“命令的口吻”突出表現了他舍己為人的崇高精神。
(2)指名用命令的口吻讀周恩來同志說的話。
(3)齊讀旁白,指名讀周恩來同志說的話。
(4)教師讀旁白,同學們齊讀周恩來同志說的話。
(五)學習第5自然段。
1.學生自讀課文,體會高興的心情。
2.討論:“就在這時候”指什么時候?
(指飛機遇險的危急關頭,周恩來和同志們互讓傘包的時候。)
3.飛機脫險了,大家的心情怎樣?
(高興、激動、興奮)
4.指名讀,同學評議。
5.讓學生想象一下,機艙里一片歡騰是什么樣兒的?
6.齊讀最后一段。
一、教材說明
這是一篇精讀課文,記敘了周恩來同志在飛機遇險時,把自己的傘包讓給葉挺的女兒的感人事跡,贊揚了周恩來同志臨危不懼、舍己為人的品質及對革命后代的深切關懷。
課文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敘述周恩來同志讓傘包的經過,運用了一系列動詞反映周總理臨危不懼、舍己為人的崇高品質。
選編這篇課文的主要意圖,是引導學生通過讀課文,理解課文主要內容,讀懂重點詞句,學習并積累生動的詞語;結合畫面想象當時的情景,感受周恩來同志對少年兒童的關愛。
引導學生理解并體會課文中對周恩來同志讓傘包過程的描寫,感受周總理的偉大人格和高尚精神是教學的重點。
二、學習目標
1.學會本課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延安、重慶、層層疊疊、一股寒流、螺旋槳、掠過、鼓勵、融化、歡騰”。積累運用生動的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學習周恩來同志臨危不懼、舍己為人的高尚品德。
4.學習通過具體的語言、動作反映人物的性格和品質的表達方法。
三、教學建議
1.課前,教師鼓勵學生采取多種方式(上網、查閱資料、訪問等)收集有關周總理的資料,與同學、老師交流,加深對周恩來同志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