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門銷煙(國標本教案3篇+練習+教學實錄)
師:第三節是一段動作描寫,用上了“先……再……然后”就使文章更加的具體,更加的有條理,假如咱們也寫一段表示動作的話,你能用上這些表示順序的詞語嗎?
生:能!
師:好,閉起眼睛想一想要寫的動作,看誰寫得具體、形象,又有條理。
(生練寫,師巡視。)
【評:學以致用,及時遷移,在運用中理解語言,鞏固語言,發展思維。】
師:大部分同學都寫好了,現在我們來交流一下。
(投影學生動作描寫片段,評議,略。)
第二節
師:上節課,我們重點閱讀了工人們怎樣銷煙的,下面請同學們再瀏覽一下課文,看看還有哪些地方是寫銷煙過程的?
生:課文的第二節也是寫銷煙過程的。
生:還有第四節。
生:第五節也是寫銷煙經過的。
師:誰能用一句話概括一下?
生:課文的第二、四、五節也是寫虎門銷煙的經過的。
師:請同學們讀一讀,比較一下,這三節在寫法上和第三節有什么不同?
生:第三節是直接寫怎樣銷煙的,二、四、五三節主要是寫看銷煙的男女老少的心情的。
師:說得好,第三節是直接寫的,那么二、四、五三節呢?
生:這三節是從側面寫的。
師:同意嗎?
生:同意。
師:好,請你讀一下第五節。(一生讀第五節)
師:這一節是從側面寫的,那么它是從哪個方面來寫的呢?
(學生一時被問住了。稍后,一生回答。)
生:這一節寫的是銷煙的結果,不能說是從側面寫的。
師:同意他的說法嗎?
生:同意。
師:現在總算搞清楚了,誰能對二→五節的寫法做個小結?
生:課文的二→五節寫了銷煙的整個過程,其中三、五兩節是直接寫的,二、四兩節是從側面寫的。
【評:面對學生的認知沖突,師故意不動聲色,然后再“請君入甕”,巧丟“包袱”,使學生“跌倒了”自己“爬起來”。這種注重過程的做法,值得提倡學習。】
師:概括得很正確!二、四兩節描寫了當時人們的心情,他們的心情怎么樣?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
生:當時,人們真是太激動了,太高興了。我從“激動地跳哇、叫哇,歡呼聲響徹虎門上空”看出來的。
生:人們很關心銷煙這件事,巴不得一下子就把它銷毀掉,因為他們一大早就從各地趕來,把海灘都擠得水泄不通了。
師:咱們一起讀一讀,體會一下人們的激動之情。
(生讀2、4兩節)
【評:此處一讀帶過,略得好!】
師:課文還剩下首尾兩節,誰愿意讀給大家聽?(一生讀)
師:讀了這兩節,你想說點什么呢?
【評:再次以“說點什么”發問,給學生回憶和思考的空間,讓學生說真話,抒真情,人文情懷得以釋放,自我個性得以張揚。】
生:我想說,虎門銷煙像一面鏡子,照出了外國侵略者的丑惡嘴臉,他們真是太可惡了!
生:我要說,我們中華民族是不可辱的。
生;我要感謝虎門銷煙,我要感謝林則徐,是他讓人們擦亮了眼睛。
師:是啊!虎門銷煙這一偉大壯舉,粉碎了外國侵略者的美夢,喚醒了沉睡中的人們,也給了那些醉生夢死、意志薄弱的吸“煙”鬼一記響亮的耳光,鴉片的罪惡實在是太大了!回憶過去,看看今天,你還想說點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