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寨溝教學案例
“五花海”
1學生交流
2你能用你的朗讀帶我們一起去美麗的“五花海”(“五彩池”)邊走一走,看一看嗎?
3評讀 再讀4和他一樣喜愛“五花海”(五彩池)的站起來一起讀。
5湖泊的特點:多(大大小小、顆顆)、清(清澈見底)美(湖底石塊色彩斑斕,水上倒影五彩繽紛)
6介紹構成“五花海”“五彩池”的原因(出示資料)
7這么美的景色你愿意和誰一起分享?邀請1位一起讀8評讀9女生讀
飛瀑
1學生交流,理解“白練騰空”“白練騰空”2指名讀 評讀 再讀3誰來照著他的樣子讀一讀。4男生讀
4“由于河谷高低不平,……宛如白練騰空,銀花四濺,蔚為壯觀。”
山美,水美,相信大家一定讀得更美。試著發揮你的最佳水平,來美美地讀讀這段課文。…
同學們的精彩發言和朗讀,使老師對九寨溝的這部片子更喜愛了。可惜,片子里只有圖象和音樂,而沒有解說詞,真是一個遺憾。不過,同學們現在學了課文,對這些景象很熟悉了,你能給它配上一段解說詞嗎?我們課文寫得很好,盡量用課文語言。錄像片景觀與課文描寫同步,故實際上是該段的背誦。
三、 小組合作,綜合探究
過渡:神奇的童話世界吸引了無數游人,也成了珍稀動物的美好家園,就讓我們漫步林中,一睹它們的風采吧。請大家自讀第四自然段,體會這些小動物的特點。
讓學生組成學習小組共同學習第四自然段。要求邊讀邊畫邊想,找出課文中描寫的珍稀動物,再抓住關鍵詞語,體會它們的主要特點。
學生交流,老師相機板書:
金絲猴 體態粗壯
羚 羊 善于奔跑
大熊貓 憨態可掬
小熊貓 行動敏捷
指導讀第四自然段,讀完后,問:我們如果真到了九寨溝能不能都看到這些動物?為什么?書上哪看出來了?
為什么課文中要用“也許”一詞呢?文章更連貫,是說可能見到,不是肯定能見到,說明珍稀。用“也許……也許……也許……也許……”說一段話。
四、 抓住特點,體會作用
過度:欣賞完九寨溝的優美景色,你想說些什么?作者也發出了感嘆,師引讀最后一個自然段,想想它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討論:為什么要用省略號呢?省略號前面半句和上文的哪些地方有關系?省略號的后面半句又與上文的什么地方有關系?(通過討論,使學生明白:前半句是對九寨溝風景名勝的概括,總結了全文;下半句和“一進入景區,就像到了一個童話世界”相互照應。這樣一來,整篇文章顯得中心突出,層次分明。)
指導朗讀、背誦這一段。
五、 積累內化、拓展閱讀
學完了課文,可是那位老爺爺想請一位“小導游”的事情還沒著落呢。大家有沒有興趣來競爭一下呢?讓學生學做小導游,來介紹九寨溝。
六、綜合實踐:
師:今天我們進行了一次精彩的網上之旅,盡情地欣賞了九寨溝風景的美,文章的美。你最想說什么?
讓學生課外閱讀介紹祖國名勝的文章,舉行“游大山名川,頌美麗祖國”的朗誦會。
四、反思
1、 以讀為本,讀中感悟
在閱讀教學中,讀應該是最基本、最經常而又最重要的訓練。葉圣陶先生曾說過:“語文課以讀書為目的,教師引導學生俾善于讀,則其功至偉。”這個環節我開始的設想以多種形式的讀來讓學生受到真情實感的熏陶,架起與作者溝通的橋梁,引起學生心靈的震撼。“雪峰”給人以巍峨,聳立之感。本想讓男生來讀,會更有氣勢些。可并沒有讀出我想要的效果,,我一時急于完成下一個教學任務,沒有讓學生再讀,而是草草帶過。從這一環節看出我的教學經驗還不足,語文教學應扎扎實實的進行,該完成的環節一定要完成。只有多讀,感受才越深,學生把九寨溝的美景刻在腦海中,對課文的理解也水到渠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