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金幣
生:他幫著這個收割莊稼,幫著那個蓋房子。
師:他除了幫著這個收割莊稼,幫著那個蓋房子,請你想象一下,他還會幫著這個( ),又幫著那個( )。
師:也許,第一天收割莊稼下來,他的雙手就打起了血泡,卻才掙到一文錢;也許,第二天蓋完房子下來,他的肩膀就被磨破了,也才掙到兩文錢。可是他,沒有放棄,硬是咬著牙堅持了下來,繼續幫著別人干活,終于掙來這枚來之不易的金幣。
捧著這枚金幣往家走,他會想些什么?
生:從前懶惰的慚愧,(后悔了,知錯就改,善莫大焉);工作多么艱辛呀,(應該珍惜這枚金幣)。
師:可是,當他喜滋滋地把金幣交給父親,希望得到父親的認可時,父親卻仍然把這枚金幣扔進火爐里。兒子當然受不了了。
看到25段,反復地讀這段話,并且拿出筆,圈出表現兒子已經受不了的詞語。
學生匯報:他(忙)沒有絲毫的猶豫,(跑)多著急呀,(抓)抓什么?從哪里抓?火爐里燃著的是熊熊大火,挨一下,都是鉆心的疼痛,兒子卻奮不顧身地去把它抓出來,他是真的已經(受不了了)。(叫)什么也顧不上了。
看,兒子因為受不了了,所以“忙跑到爐前,------大聲叫道”
“爸爸,你瘋啦!”盛怒之下的兒子罵父親瘋了,父親是真的瘋了嗎?不是,那是在考驗兒子。到底是誰瘋了?這里的 “瘋”,是說兒子已經精神錯亂了嗎?是什么也顧不上了,是一種瘋狂的行為。憑什么說兒子已經瘋狂了?敢奮不顧身地從熊熊大火中把金幣抓出來的兒子,敢不顧父親的威嚴,大聲地對他叫道的兒子,已經瘋狂了。
聽,瘋狂的兒子大聲叫道,(引讀)“爸爸,你瘋啦!------”學生練讀。
金幣抓出來了,兒子握著滾燙的金幣,想到父親不問青紅皂白就把金幣扔進火爐里,他氣憤的大聲叫到:“爸爸,你瘋啦!我替人家當牛作馬,整整干了一個星期的苦差使,才掙來這枚金幣!而你,卻把它扔進火爐里去燒!”
兒子握著滾燙的金幣,想到自己為了掙夠這枚金幣,所經歷的千辛萬苦,一股委屈涌上心頭,他大聲叫到:“爸爸,你瘋啦!我替人家當牛作馬,整整干了一個星期的苦差使,才掙來這枚金幣!而你,卻把它扔進火爐里去燒!”
兒子握著滾燙的金幣,想到父親仍像以前一樣不信任自己,他傷心地大聲叫到:“爸爸,你瘋啦!我替人家當牛作馬,整整干了一個星期的苦差使,才掙來這枚金幣!而你,卻把它扔進火爐里去燒!”
握著這枚滾燙的金幣,兒子的千言萬語匯成了一句話,他對著父親大聲叫道:“爸爸,你瘋啦!我替人家當牛作馬,整整干了一個星期的苦差使,才掙來這枚金幣!而你,卻把它扔進火爐里去燒!”
面對兒子的聲聲責問,父親卻露出欣慰的笑臉,因為這時,他已經相信了兒子,認可了兒子。他對兒子說:“現在,我相信這是你自己掙來的錢了!”
三、文章學到這兒,誰能告訴我,老人逼著兒子親手去掙金幣,是想讓兒子明白什么道理?將你的感受寫在書上。把這句話說給自己聽,把這句話送給同桌。
四、無論是父親扔掉金幣,還是母親給兒子金幣,都來源于他們對兒子的愛。請你評價一下這兩種不同形式的愛。
五、現在,我們對文章的人物有了更清楚的認識,你能或者是自己的語言來評價一下文中的三位人物嗎?如果在評價的時候能用上一些名言警句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