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金幣
《一枚金幣》是四年級上冊“金錢”這個單元中的一篇主題課文。本節課是第二課時的教學。我在教學中是這樣設想的:
1、簡簡單單教語文:整堂課緊緊抓住文中兩次出現的“受不了”一詞,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激發想象,從而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意旨。
首先,找出文中的兩個“受不了”后,師生共同體會父親的心情。在學生明確了父親“受不了”的原因后,進一步引導學生體會父親因為受不了,帶著傷心、憤怒的心情做出的決定,并指導學生進行有感情的朗讀。
然后,引導學生體會兒子看到自己辛辛苦苦掙來的一枚金幣不被認可而感到傷心與氣憤時的“受不了”。為了深入地走進兒子的內心世界,在情感上與兒子產生共鳴,我引導學生豐富文本內容:想象兒子在這一周中都會幫人家干些什么?他會吃哪些苦?這一與文本對話的過程,使學生感悟到兒子掙錢的艱辛。再進行角色轉換:你就是兒子,面對父親的質疑,你會怎樣進行辯解,使孩子全身心地融入到兒子這個角色中來,喜兒子所喜,怒兒子所怒。再去體會兒子“受不了”的所作所為,就顯得是水到渠成,順理成章。最后,孩子們在朗讀兒子因為受不了而質問父親的話時,就能做到入情入境,深情并茂。
最后,揭示出文章表達的主要意旨:只有親手創造的財富,才懂得去珍惜。
2、扎扎實實促發展。
語文課堂是聽、說、讀、寫的主陣地。這堂課以“讀”為主線,在自讀課文的環節中,要求學生帶著問題邊讀邊進行圈畫,思考;然后,創設了大量的環節,使學生走進文本,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在情感上與人物產生共鳴,用讀來表現人物的內心感受。在讀中學習、積累語言,培養語感,體味情感,理解詞語,理解課文。
另外,教學中抓住兩組意思相反的詞語,“辛勤”、“省吃儉用” 和“懶惰”、“花錢如流水”,使孩子們從中感悟到這對父子截然不同的特點,從而理解到父親“受不了”的原因;用一個詞語概括前兩枚金幣被扔掉后兒子的反應;還有補充想象“兒子幫著這個( ),幫著那個( )”,都是在扎扎實實進行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訓練,力求在課堂中體現語文教學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