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四年級語文下冊全冊教參第八單元
“這一天,總理辦公室通知我去中南海政務院。”
這一句交代總理辦公室的地點及“我”去陪總理審閱文稿的時間。“辦公室”,本意指辦公的屋子,在這里指負責周恩來總理日常行政性事務的部門。“政務院”,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的簡稱,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1954年9月15日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前,是我國國家政務的最高執行機關。后改為“國務院”。
“那是一間高大的宮殿式的房子,室內設備極其簡單,一張不大的寫字臺,兩把小轉椅,一盞臺燈,如此而已。”
這句話描述了周總理辦公室的陳設。先寫屋子“高大”,又是“宮殿式”的,說明此屋原為皇家園林的一部分,豪華而氣派。接著筆鋒一轉,描述總理在此辦公的條件出乎常人意料的簡單。作者把每個設備名稱前都用數量詞和程度詞去修飾,強調“簡單”之極。寫了3件設備:寫字臺,只“一張”,還“不大”;“轉椅”,有“兩把”,都是“小”的;“臺燈”,僅“一盞”。這是一個普通工作人員的配備標準。作者極為感嘆,用“僅此而已”作結,再次強調其簡樸:僅僅這幾樣,再無別的東西了。這是從辦公條件角度寫周總理生活的簡樸。
“總理見了我,指著寫字臺上一尺來高的一疊文件,說:‘我今晚上要批這些文件。你們送來的稿子,我放在最后。你到隔壁值班室去睡一覺,到時候叫你。’”
這是寫周總理工作的情形,從數量和時間上表現周總理工作繁重、緊張,工作效率極高。“一尺來高的一疊文件”,說明工作量大,工作繁重。人的閱讀速度是有限的,批文件又不能瀏覽,要仔細讀,準確理解文件內容,然后拿出處理意見,再寫在批件上。批每一份都要花不少時間,批“一尺高”的文件該用多少時間哪!“今晚要批這些文件”,指明繁重的工作量必須一夜干完,足見周總理思維敏捷,工作效率非常高。
“他一句一句地審閱,看完一句就用鉛筆在那一句后面畫一個小圓圈。他不是瀏覽一遍就算了,而是一邊看一邊思索,有時停筆想一想,有時還問我一兩句。”
這是具體記敘周總理審閱文稿的情形。作者使用4個動詞,描述周總理審閱的方式。一是“看”,即閱讀,透過文句了解文稿內容;二是“圈”,對文句做出標記;三是“思”,理解文稿的內容,作出判斷,想出處理辦法;四是“問”,了解情況,解疑解惑。這4個動詞與“不是瀏覽”說明周總理審閱文稿十分認真,一絲不茍。文件多而時間短,一般人可能敷衍,看看就算了,或讓秘書、下屬去處理,然而周總理不這樣,親自審閱,并且決不馬虎。
“值班室的同志送來兩杯熱騰騰的綠茶,一小碟花生米,放在寫字臺上。總理讓我跟他一起喝茶,吃花生米。花生米并不多,可以數得清顆數,好像并沒有因為今夜多了一個人而增加了分量。”
這3句寫周總理夜宵的食物,從飲食角度寫周總理生活的簡樸。周總理工作一夜,吃點夜宵理所應當,然而他在夜宵中飲的是“綠茶”,吃的是“花生米”,也是僅此而已。綠茶只兩杯,一人一杯,花生米“數得清顆數”極言量少。付出多多,補給少少。讀來令人唏噓感嘆,心中立起一個純正樸素、品高德重的偉人形象。
“喝了一會兒茶,就聽見公雞喔喔喔地報曉了。總理站了起來對我說:‘我要去休息了。上午睡一覺,下午還要參加活動。你也回去睡覺吧。’”